中国企业客户对 SaaS 的认知误区

来源: 会说话的波吉
    作者: 会说话的波吉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 SaaS 公司发展的非常艰难,很多公司艰难前行,而与之相反的,美国的 SaaS 发展的如火如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呢?可能中国企业客户对于 SaaS 软件的一些错误认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 SaaS 公司发展的非常艰难,很多公司艰难前行,而与之相反的,美国的 SaaS 发展的如火如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呢?可能中国企业客户对于 SaaS 软件的一些错误认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图片

共赢商业模式的崩坏

SaaS 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将软件变成了一种服务。我们从采购软件变成了一种服务,一种持续可以使用的服务。这就意味着对于甲方来说,拥有了一种权力,即如果这个软件不好用,或者不合格,或者其实这个软件其实我并不需要,那么就可以不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购买。这就迫使乙方必须持续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来满足甲方的需求。尤其海外最新的 SaaS 商业模式也从过去的按年按账号数的方式逐步转换为按天按量付费(Pay as you Go)的商业模式,软件和云(硬件)整合在一起,以一种承诺 SLA 的方式提供稳定的价值。这种模式对于甲方获得更好的软件价值更有帮助。

但在中国,大部分的公司对于软件采购却往往采取了一种非常愚蠢的方式,即必须要私有化部署,自己准备大量的硬件,花大量的时间进行 PoC,合同的采购,招投标,最终经过各种流程,终于搞定了一个软件的购买,然后再进行正式的实施,才能进入真正使用。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有可能甚至超过半年。问题是,这一系列的过程真的能保证你购买的软件产品一定对业务有帮助吗?如果购买的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需求,或者又因为某种原因不再需要这个软件,但购买软件的钱却已经支付了,加上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人力,大量的时间的投入。一个公司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无法真正享受到价值的事情比比皆是,甚至大量的招投标的纸张打印增加了碳排放,破坏了地球的环境。私有化部署对于现代化软件来说履约成本巨大,最后甲乙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甲方耗费人力财力,尤其是时间也不一定保证买到的是真正其得到作用的软件。甲方这种模式必然导致乙方变成了重视售前,重视 PPT,重视商务而轻视产品体验,轻视价值,反正按合同交付完钱收到,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最终到头来没有人认真做产品,甲方也无法使用高水平的产品。

图片

数据安全的迷思

在海外,使用 SaaS 基本上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反而非 SaaS 模式变成了一种不安全的选择。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定义什么是安全,第一个是法规安全。国外真正好的 SaaS 软件,都会经过各种各样的合规认证,包括 SoC,而且也有大量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如 GDPR 和 CCPA,那么如果你采用一个供应商的产品,其经过相关的认证,并且有法律主体对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有一些 SaaS 软件提供了满足 GDPR 和 CCPA 合规的功能,如用户隐私数据脱敏。那么无疑选择一个合规的供应商SaaS 软件比购买一个软件,或者用开源软件自己维护的合规及用户数据安全方面的成本更低。这个现象也挺有趣,我发现大量中国出海公司就乖乖的用起了 海外的SaaS,但这些公司本身在国内却反而没有选择 SaaS。再说到数据安全,我发现中国很多公司内部的合规差得很,员工随意可以处理数据,老板以为数据放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更安全,但其实在内部安全管控合规不到位,大量的数据可能被自己员工进行转卖,某种程度上,一个 SaaS 厂商的利用数据犯罪成本是远远大于一个公司自己雇佣的员工的。如果一个 SaaS 厂商非法利用数据,不仅仅公司法人可能存在刑事责任,整个公司可能就因此完全消失,所有的投资都付之一炬,而往往一个甲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了非法数据的访问,甚至以此要挟公司,在公司角度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也很难对其采取行动。也许正因为欧美对于个人隐私关键数据的安全的重视,反而使得海外的企业客户更愿意使用 SaaS,而相反中国很多企业不愿意使用 SaaS,恰恰是中国并不太重视个人数据的保护。做一下恶意的揣测,尤其一些公司的有坏心眼的员工不愿意选择 SaaS的背后也许是不方便其偷窃公司内部数据。当然反过头来供给侧也有问题,中国大量 SaaS 公司本身是否意识到合规重要性,自身内部安全管控的手段是否到位,如果做不到甲方可以信任的合规性,很显然也没办法推进。

图片

软件稳定性重要吗?

SaaS 厂商有一句玩笑话:“所有跟你谈 SLA 保障要求的都是好客户”。SLA 是服务等级协议,背后也是 SaaS,或者说云服务更由于本地软件的最大价值,即服务商会提供整体可靠性的保证。因为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复杂,软件本身可能是一个复杂的架构,对于甲方来说,使用一个 SaaS 软件,自己就省去了配置相关硬件,维护整个系统的任务,而是将这个责任托付给了软件提供商,由其进行全面的保障。如果你本身使用的是这个软件服务商的产品,一定会存在 Bug,稳定性,包括功能升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很多时候还可能存在一些 0day 漏洞等等。如果将一个软件部署到企业自己的硬件环境下,软件本身运行情况和硬件又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因此部署软件一般也只能承诺问题响应时间,并不能承诺任何的可靠性。所以大部分部署软件的全年可靠性是非常差的,远远比不上 SaaS 托管动辄 99.5%+的长期可靠性。而且企业还需要投入相关人员去管理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软件的运行情况,支付更多的成本情况下却得到更差的体验。

图片

写在最后

所以结论是什么呢?某一款SaaS 软件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也许有很多的原因,但整体的 SaaS 行业发展为什么远远不如海外其实是有一定的综合原因的,风险投资也支持了大量的 SaaS 软件,但并没有带来巨大的爆发,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消费侧存在大量的迷思。其背后反应的恰恰是中国的很多企业似乎并不追求效率,也不真正重视安全,也反映了中国大量的参与软件采购决策的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认知水平。中国软件发展的道路还很简单,土壤如果不改善,始终很难结出优秀的果实,但是就像淘宝当时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也不会想到中国电商行业会有今天,滴滴出现的时候,也不会想到网约车已经变成了行业的基本规则。中国也应该出现一批真正的 SaaS,能够真正提高更好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合规性及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能够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服务,从而真正取得甲方信任。也希望一些支持中国软件发展的甲方能够支持一些优秀的 SaaS 提供商,愿意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改变自己的固有认知,给中国软件的发展一些机会。

责任编辑: 椰子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