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非科技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加码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新基建

来源: 觉非科技
    作者: 觉非科技        
本轮融资将用于觉非自动驾驶融合计算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与迭代,以及定点量产项目的持续交付

极新获悉,11月9日,“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算法与数据服务商”觉非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民银国际控股集团领投,老股东和高资本战略跟投,并有产业生态头部企业及其他战略机构持续注资,实现近亿元融资规模。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觉非自动驾驶融合计算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与迭代,以及定点量产项目的持续交付。觉非科技表示,技术迭代具体包括融合感知、融合定位等自动驾驶技术,特别是在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趋势下,将通过融合计算解决方案的全面赋能,助力中国自动驾驶的落地与发展。

作为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算法与数据服务商,觉非科技以“多传感器融合计算”为核心技术路线,围绕乘用车出行、干线物流和城市末端三大应用场景,提供跨场景、跨平台、跨终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实现了“三跨”服务能力。觉非的融合感知系统目前已覆盖车端与路端,构建了适用于全栈自动驾驶的具备“感知-决策-数据”闭环能力的量产方案。

本轮融资中,领投方民银国际控股集团是致力于中国前沿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投企业,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商业航天、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云计算、自动驾驶等科技前沿领域。跟投方之一是产业生态头部企业。和高资本是中国智能出行领域全产业链专业投资机构,本次是和高资本对觉非科技的第三轮注资。

与以往融资不同的是,本轮融资觉非科技同时获得了来自资本与产业的双方支持,这也将助力觉非未来的技术生态搭建与商业化进程。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式突破10%,标志着产业基本已完成“电动化”进程。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预计2025年,中国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销量将接近50%,这也标志着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开始加速。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和智能网联化的加速推进,大算力芯片和智能软件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当量产进程加速,软硬件解决方案逐步解耦,软件开发与迭代需求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产业需要成熟的量产解决方案。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驾驶融合计算,觉非科技推出了可适配于量产方案的产品组合拳。

在自动驾驶车辆上,觉非科技的融合计算模块拥有大量的场景积累与数据训练基础,可结合车端传感器数据实时运行于大算力平台,并针对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系统,提供适应量产落地的融合感知、融合定位等服务。 

与此同时,觉非也将融合计算延伸至路侧,通过路侧融合感知系统训练和测试点云融合计算模块并反哺车端。觉非的路侧融合感知系统每天产生的交通数据量达10亿次以上,大量的交通数据与车辆自数据为点云模型与算法的快速迭代与扩充奠定了基础。

基于车端与路侧的双向数据源,觉非科技构建了从“收集”到“部署更新”再到“训练”的数据闭环,通过数据智能反哺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系统,并提供智能驾驶“数据基建”。同时,觉非科技搭建了“软件+芯片+硬件”的生态模式,聚合数据闭环的能量,不断驱动解决方案的迭代与赋能。

2021年,觉非科技推出「自动驾驶全栈融合计算解决方案」,基于不同场景提供前装与后装定位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及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为车辆从低级别辅助驾驶升级为NOA赋能。

2022年5月,觉非科技与地平线达成生态战略合作,以“芯片+软件解决方案”集成的形式面向全场景智能驾驶应用落地市场,携手推进中国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同年8月发布「城市通勤融合定位量产解决方案」,将核心技术“融合计算”与“地图空间数据”进行结合,实现了车辆自定位与实时建图的技术突破,助力行泊一体功能的快速落地,并因此成为首个将融合定位算法部署于地平线征程5的软件供应商。

截至目前,觉非科技已与头部主机厂客户达成量产合作,积累包括主机厂、自动驾驶供应商、自动驾驶场景运营商、智慧交通、新基建等在内的产业链资源,构建了完善的商业生态。同时,觉非已携手多家主机厂与自动驾驶供应商,加速整体解决方案在多场景下的扩展性升级,力求为下一阶段在整车上的大规模量产落地做好技术储备。 

自成立至今,觉非科技已累计实现数亿元融资规模,引入股东包括光速中国、云启资本、和高资本、联想之星、复星创富等机构,覆盖顶级产业资本和财投机构。本轮融资也使得资本市场与产业生态对觉非的共识认可加速形成,这也为觉非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

觉非科技CEO李东旻表示: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后,量产落地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因素。觉非科技意在通过“数据驱动量产化”,为合作伙伴实现自动驾驶闭环能力,目前已实现技术方案的定点与落地,随着融资节奏的加快,觉非将在自动驾驶融合计算领域持续进行技术与商业化模式的创新。

责任编辑: 姜稳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