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高品质特色园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 2024石景山区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举行
做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本次会上,石景山区区长李新介绍,近年来,该区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梯次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格局,推动重点产业功能区、高精尖产业和“五子”联动融合发展。
2023年,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244.9亿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272.2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三,增速位列中心城区首位;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319亿元总量位列全市第四,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形成了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产业抓紧布局,全区产业转型成效突出,首都城市西大门不断释放产业活力。
会上,石景山区发布了《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作为全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按照北京市“一区十六园”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要求,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变革方向,在全市率先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构建“一核心、两组团、五个特色园区”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做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率先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和系列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组合拳,通过建中心、搭平台、落场景、聚企业、强算力等多措并举,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热土,在全市“一超多强”布局中展现更大担当。目前石景山区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3,开工建设一期610P智能算力中心,成功落地“百度千帆大模型(北京)创新基地”、工信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产学研用金结合,承接中关村核心区外溢资源,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落地,引育一批通用底座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搭建一批服务平台,举办一批特色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
做精科幻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三届中国科幻大会,中关村通力获评北京市首批引领型标杆孵化器,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00余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科幻产业集聚区整体亮相”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年度十件大事”。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擦亮中国科幻大会“金名片”,聚焦科幻数据采集、内容制作分发、沉浸式体验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实现底层核心技术突破,搭建科幻产业一站式制作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巩固先发优势、促进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京西科幻之城。
做优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这是原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集聚光大卡中心、中铁建资本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2021年底中国电科集团入驻,共同建设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目前在园单位32家,2023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0亿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校智库”四方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园龙头引领作用,持续释放“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效应,吸引持牌金融机构、链主企业等各类优质资源导入;依托智能研究院等智库,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争取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落地,政企携手建设京西数字金融新增长极和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
做实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园区集聚东土科技、航天云网、融硅思创等龙头企业22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区入驻率已达90%,核心区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年底结构封顶。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强化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源优势,聚焦网络通信、数据智能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加速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做大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石景山区被列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虚拟现实组团承载区,集聚终端器件、内容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120余家,虚拟动点等11家企业获评2023年“中国VR50强”,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为云计算公司共同打造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与北重东厂双园融合,统一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统筹设施配套和招商运营,构建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国内规模较大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和硬件研发基地。

石景山区区长李新
2023年,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244.9亿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272.2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三,增速位列中心城区首位;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319亿元总量位列全市第四,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形成了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产业抓紧布局,全区产业转型成效突出,首都城市西大门不断释放产业活力。
会上,石景山区发布了《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作为全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按照北京市“一区十六园”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要求,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变革方向,在全市率先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构建“一核心、两组团、五个特色园区”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做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率先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和系列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组合拳,通过建中心、搭平台、落场景、聚企业、强算力等多措并举,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热土,在全市“一超多强”布局中展现更大担当。目前石景山区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3,开工建设一期610P智能算力中心,成功落地“百度千帆大模型(北京)创新基地”、工信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产学研用金结合,承接中关村核心区外溢资源,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落地,引育一批通用底座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搭建一批服务平台,举办一批特色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
做精科幻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三届中国科幻大会,中关村通力获评北京市首批引领型标杆孵化器,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00余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科幻产业集聚区整体亮相”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年度十件大事”。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擦亮中国科幻大会“金名片”,聚焦科幻数据采集、内容制作分发、沉浸式体验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实现底层核心技术突破,搭建科幻产业一站式制作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巩固先发优势、促进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京西科幻之城。
做优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这是原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集聚光大卡中心、中铁建资本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2021年底中国电科集团入驻,共同建设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目前在园单位32家,2023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0亿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校智库”四方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园龙头引领作用,持续释放“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效应,吸引持牌金融机构、链主企业等各类优质资源导入;依托智能研究院等智库,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争取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落地,政企携手建设京西数字金融新增长极和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
做实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园区集聚东土科技、航天云网、融硅思创等龙头企业22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区入驻率已达90%,核心区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年底结构封顶。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强化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源优势,聚焦网络通信、数据智能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加速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做大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石景山区被列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虚拟现实组团承载区,集聚终端器件、内容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120余家,虚拟动点等11家企业获评2023年“中国VR50强”,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为云计算公司共同打造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与北重东厂双园融合,统一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统筹设施配套和招商运营,构建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国内规模较大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和硬件研发基地。

会议现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