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景生物」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mRNA管线产品开发
极新获悉,创新药企仁景生物完成了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博士领投,多方制药相关产业资本参与,包括上市企业楚天科技的控股股东—楚天投资集团、颢平咨询等;老股东险峰旗云和长安私人资本持续支持;歌路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公司2023年多项IND全球申报及后续临床研究。
仁景生物2021年成立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专注于开发基于mRNA技术的创新药物。现阶段公司专注于研发肿瘤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及蛋白替代产品。目前,公司还在苏州BioBAY拥有mRNA创新和研发中心及中试洁净厂房,为公司技术平台建设及产品管线提供基础设施,该中心支持每年至少3条管线同步推进至IND申报。
据介绍,仁景生物具备mRNA药物全链条自主研发及临床生产能力,同时拥有线状mRNA、环状mRNA、新型LNP靶向递送三大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开发的AI算法以及高通量筛选平台,以提高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递送开发的效率;另外,公司已有多个产品管线推进至IND报批阶段。至于管线的具体细节,公司表示目前暂不便向外公布。
伴随着技术平台及管线推进,仁景生物在功能导向性mRNA设计优化、LNP相关脂质及配方、新型高效与靶向递送、CMC及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上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及相应全球专利布局。
资料显示,mRNA在理论上能够表达任何蛋白质,可以使用防治多种疾病,因此mRNA可以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候选技术平台,除了新冠疫苗之外,目前能够应用的场景包括: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蛋白替换等。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虽然mRNA的结构、稳定性及递送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目前mRNA领域仍然面临免疫原性、疗效及生产技术上的挑战。譬如识别肿瘤特异性突变并预测个别HLA等位基因对应的新表位仍然是困难的;同时如何简单、稳健、快速和符合GMP工艺生产个性化疫苗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给药方式决定mRNA的分布和疫苗效力,验证最可行的给药方式也是一大挑战。目前的给药方式包括皮内、皮下、鼻内、结节内、肌肉内、瘤内和静脉注射,但每种方式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悉,仁景生物目前的核心管线是肿瘤治疗性疫苗。极新也了解到,肿瘤治疗性疫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存在一些系统性难点,迟迟未能有产品问世——包括个性化治疗需要CMC的一致性控制以及监管政策的放开等。但经过新冠mRNA疫苗的快速上市及应用,使得大家对mRNA有了更深入以及广泛的认知,监管层对肿瘤治疗性疫苗也有了更开放的态度,行业迎来新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最近2月23日,Moderna公司生产的一种癌症疫苗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治疗”地位,成为高风险患者的额外治疗手段,为快速批准铺平了道路,从技术角度来说,世界上第一款被FDA认证的“癌症疫苗”获批只是时间问题了,肿瘤治疗性疫苗行业迎来突破性进展。
最后介绍一下核心团队,仁景生物创始人董翊洁博士来自Bristol-Myers Squibb Co.,拥有近20年的医药工业界研发和管理经验;联合创始人岑山教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有30年抗病毒疫苗及药物研发经验,曾主持多项国家“新药创制”和“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公司创新中心负责人张卫国博士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专攻肿瘤精准治疗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新靶点及表观遗传调控机理。公司其他核心团队成员曾就职于The Liposome Company、Merck、Novartis、Johnson & Johnson、AstraZeneca等跨国企业。
本文章暂未取得发布方确认,如有失实,可联系编辑,我们将作出相应处理。
详情请扫码联系编辑
责任编辑: 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