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和“春光”,2023年企业软件突围之路在哪里? | 企业软件记事录

来源: 云启资本
   
软件,无疑是近几年的热门赛道。

件,无疑是近几年的热门赛道
 
2021 年是软件行业创纪录的一年受降息和远程协作影响,各种软件公司的IPO和估值水涨船高,中位估值倍数高达16倍Revenue Multiple。然而,受通货膨胀、利率攀升、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2022 年市场迎来大回调,众多软件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国内外一二级市场出现了许多噪音,未上市公司进入融资寒冬期,企业和投资人正在面临市场考验。
 
那么在2023年,软件投资还有机会吗?机会在哪里?如何给软件公司合理估值?哪些细分软件行业可以逆势增长?软件公司如何选择上市地点?云启企业软件小组分别从美股软件和A股软件入手,研究二者的估值、业绩表现和数据画像,一方面为一级市场做投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我们的见解。(贴士:本期硬核干货满满,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读到最后~)
 
云启始终专注于“科技创新 产业赋能”,企业服务是持续深耕布局的方向之一,

比如基础软件国产替代、信创、决策精准、安全合规等领域,在早期布局了PingCAP、酷家乐、XTransfer、智齿科技、德风科技、冰鉴科技、酷学院、甄零科技、蓬涞数据、百炼智能、晓羊教育、天洑软件、比瓴科技、和光舒卷等优秀企业。

本篇内容摘选自云启企业软件报告,结构如下:

1. 在波动中畅享未来,需要怎样的估值逻辑?

  • 美国软件估值整体情况概览及未来预期

  • A股市场估值整体情况概览

2. 价值与路径,什么样的软件具有韧性?

  • ”AEPEC“5维模型(by value proposition)

  • 业绩表现3大判定指标

3. 上市的抉择,A股还是美股?

  • 上市地选择与业务模式

  • 数字化转型大潮未停,软件发展未来可期



 

在波动中畅想未来,

需要怎样的估值逻辑?

与疫情爆发之初受益于远程办公的利好形势不同,宏观经济下行、总需求收缩的影响逐渐传导到软件行业。软件行业逐渐进入冷静期。在此趋势下,一级市场如何给软件公司估值?未来两年的估值情况会是怎样的?

为了对软件公司进行合理估值,我们有必要了解美股和A股的历史估值情况。

➤ 美国软件估值整体情况概览及未来预期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软件估值整体情况和预期走向。Revenue Multiple是美股市场对软件进行估值的常用指标。

我们将时间轴分为软件热潮前、软件兴起阶段、新冠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可以看出美股软件公司Revenue Multiple中位数与10年期国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回归分析,10年期国债利率提升1%,美股Revenue Multiple相应会跌15%。

新冠疫情期间,受美国降息(国债收益率1.168%)、远程协作等因素影响,美股软件股高涨,平均Revenue Multiple增长74%,达到16.1倍。今年平均Revenue Multiple为8.8倍,比新冠疫情期间降低45%,与2019年基本持平。

2022年至今,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平均为2.81%,相比2014-2019年的2.31%上升0.50%,按回归计算,2022年至今Revenue Multiple应比14-19年再跌7.5%,为8.51倍,与实际基本类似(8.9倍)。

美联储加息对股票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2021年11月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2%,相比2014-2019年的2.31%,上升1.89%,按回归计算, 11月4日当天Revenue Multiple应比2014-2019年再跌28.35%,应为6.6倍左右,与实际基本类似(6.1倍)。

2023-2025年,我们预计利率水平将从高向中高过渡,收入增长水平将从低向稳定过渡,该阶段Revenue Multiple预计将与2014-2019年水平类似(8-11倍)。

➤ A股市场估值整体情况概览

在了解美股之后,我们再来看A股市场对软件的估值情况。

整体来看,A股软件在疫情期间未有明显抬升情况,整体波动小于美股软件,抗回撤能力更强。二十大后,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的概念下,A股软件抬升明显,10月整体上涨20%,核心关注的公司整体上涨30%。

我们将毛利≥40%(FY21)、CAGR≥10%(2019-2021)、上市当年收入同比增速≥15%、有知名VC投资过的A股和港股公司作为核心关注的公司,该类公司在软件兴起阶段构成带动市场估值抬升的动力,与A股整体Revenue Multiple变化趋势一致,在市场估值回撤阶段表现明显优于市场整体表现,受“信创”概念影响更加显著,该类型公司也更容易被市场给予高估值。

并且从最近这段时间来看,A股软件核心关注公司Revenue multiple已经高于美股。

 



 

价值与路径,

什么样的软件具有韧性?

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整体经济下行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在此趋势下,企业的软件采购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类型的软件更受企业欢迎?

过去对软件的分类方式一般为"Horizontal or Vertical"" SaaS or 企业级"" 工具 or 管理" etc. 但通过分析Sample中的业绩表现,我们发现从过去的常用切入点并不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客户反馈中我们得到了灵感,我们此次找的切入点是 “Value Proposition”,我们在G2、Product Hunt等软件评分网站,仔细阅读了每个软件公司主要产品的大概15-20条Review,并按照Review中 “客户认为该软件给他提供的价值”,对Sample公司进行归纳分类。基于Value Proposition,我们归纳形成了”AEPEC“5维模型,将公司分为Accuracy、Experience、Productivity、Efficiency、Compliance五大类别。

我们在阅读Review中,发现同一产品带来的 Value 可能是多样的,且很难收敛到单一维度。但同时我们也发现90%以上公司的价值可以收敛到两个维度,因此我们允许同一公司最多可归属于2种Value Proposition。

  • Accuracy:可以使公司做出更 “精准” 的决策,典型如BI分析等;

  • Experience:可以使公司的客户or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典型如SCRM、CEM等;

  • Productivity:可以使公司提升内部生产力,典型如项目管理、协作类等;

  • Efficiency:可以使公司提升内部效率,与Productivity差异于Efficiency有更强的管理属性,典型如HCM、财税等;

  • Compliance:保证公司运营更为合规安全,典型如反欺诈、风险识别、数据安全等。

注:由于国内市场可利用数据和有recurring收入公司的样本有限,我们采用美国软件作为主要数据源(我们整合了各种软件指数基金中常见的公司,并剔除了以硬件为主/Fintech相关等非典型的软件公司,共97家,其中SaaS占80家,企业级软件占17家)。

在观测企业业绩表现维度,我们挑选了以下三大判定指标:营收增长、净新客营收增长和销售效率-Payback Period,并同时关注绝对数值与变化趋势。

  • 营收增长(Revenue Growth):收入增速,衡量行业发展速度

  • 净新客营收增长(Net New Revenue Growth):新客户带来的收入增速,衡量行业增长空间净新客营收增长计算方式为当季收入-上季收入,进一步计算同比增速后取各类别公司的中位数。

  • 销售效率(Sales Efficiency-Payback Period):为了获得收入所付出的成本,衡量获客难易程度由于营收增长和净新客营收增长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比如强推销售导致收入虚高。而销售效率衡量的是上一季度的销售费用,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回本,因此我们认为该指标更能反映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哪些产品带给客户的哪些价值,让客户更愿意买单。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对二级市场公司计算与Jamin Ball是类似的,但对一级市场计算,我们建议用另一种算法,会在后续文章中进行披露)

 营收增长(Revenue Growth)

  • 从营收增长来看,美国软件整体增速略微下滑。

  • 从细分行业的变化趋势来看,Accuracy分类的收入同比增长最快;而Experience和Compliance的收入同比增速有所下滑;Productivity & Efficiency 收入增速基本持平。

  • 从细分行业的绝对值来看,22Q3 Accuracy和Efficiency分类的增速较快。

➤ 净新客营收增长(Net New ARR)

  • 从净新客营收增长来看,美国软件整体增速放缓明显。
  • 区别于新客户+老客户的全部收入,净新客营收增长只衡量从新客户中获得的收入,背后是新客获取难度、行业渗透率等因素。

  • 按细分行业来分类,Accuracy与Compliance分类的公司在净新客营收增长上的表现,不论是趋势变化,还是绝对增速上都略胜一筹,Experience分类下滑较为严重,Efficiency与Productivity分类表现平平。

 

➤ 销售效率(Sales Efficiency)

  • 受到加息的影响,22Q1 销售效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回本周期变长。
  • 从分行业的变化趋势看,Accuracy分类和Efficiency分类有所提升,其他均有所下降。
  • 从绝对数值看,Efficiency分类销售效率最高;Accuracy、Productivity、Compliance在同一梯队;Experience分类销售效率最低。

     

 

总的从业绩表现看,Accuracy分类的表现呈现更好的趋势。而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在IT Budget虽有放缓但依然在增长的大趋势下(Clouded Judgement 9.30.22, Jamin Ball),为了满足业绩增长以及数字化转型要求,尤其是受制于经济下行压力,客户需要对其商业行为决策的ROI更加敏感,因此需要有更充分地数据支持,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换句话说,我们认为,客户不是没钱了,而是想要更 “精准” 地花钱。



 

上市的抉择,

A股还是美股?

看完了创业方向,我们聊聊上市板块的问题。我们梳理了A股软件和美股软件的基本画像,并从中归纳软件的上市指标和规律。通过进一步进行中美指标对比,发现A股软件与美股软件的画像截然不同。除此之外,虽然软件行业发展已久,但中美数字化转型与云端转型趋势并未放缓依然在进程之中。

受限于篇幅,本文仅粗略勾勒A股软件公司的轮廓,后续我们将分享更多关于A股软件细分上市板块(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深入研究

上市地选择与业务模式

➤ A股软件公司筛选及分类统计

注:我们内地股票选取Wind-内地股票-软件与服务项下共330家上市公司;港股股票选取Wind-内地股票-软件与服务项下共142家上市公司。仅保留:FY21毛利率不低于25%的上市公司,删除其中游戏类、互联网及以硬件为主的上市公司、金融类主要开展支付渠道业务的公司。

我们共筛选出270家软件上市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行业分类,共分为安全、垂直、基础、实施与集成、通用5大类。

  • 收入方式分类,分为Recurring收入及Non-Recurring收入2类。

  • 上市板块分类,分类港股与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

  • 成立时间分类,分为1995及之前、1996-2000、2001-2005、2006-2010、2011-2015。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毛利≥40%(FY21)、CAGR≥10%(2019-2021)、上市当年收入同比增速≥15%、有知名VC投资过的A股和港股公司作为核心关注的公司。

➤ 美股和A股软件公司上市时的财务画像具有较大差异

  • A股软件与美股软件在毛利率、销售费用占比、净利率等指标上有显著不同。美股更加看重收入增长与收入质量(毛利率),而A股整体而言更看重净利率。

  • A股软件公司在上市时的基本画像为:3亿左右收入,20%左右增速,50%左右毛利,10%销售费用,20%管理费用,10-15%研发费用,15-20%净利率。

  • 从上市所花时间来看,A股最长为13年,可能是由于A股有较多传统软件公司,拉高上市时间。核心关注的公司上市所花时间为10年,与美股相同。

总的看,A股软件公司呈现与美股截然不同的画像。A股业务形态主要有3类,纯产品公司、有产品的解决方案商、纯实施集成商;而美股以纯产品公司为主。我们建议企业尽早思考上市地的选择,因为在不同地方上市所需达到的指标画像差异较大,而这决定了企业如何在收入体量、收入增速、收入质量、销售效率、三费占比等指标之间权衡取舍进一步决定了企业的业务形态,这也影响企业在产品设计、销售方式、团队搭建等方面的决策。

尽管A股软件目前有大量实施集成商,但观察近2个月证监会过会公司(如:中创、和创、达梦、索辰等)与上市Pipeline中公司,不难发现,A股上市软件公司质量也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产品属性越来越浓。

数字化转型大潮未停,软件发展未来可期

➤ 数字转型大潮未停

从天花板看,A股、港股、美股软件公司,在收入1亿、5亿、10亿、20亿时的增速,并没有明显放缓趋势,这侧面验证出整体数字化转型趋势、云端转型趋势,依然在进程之中。

➤ 中国软件发展未来可期

  • 尽管整体上市周期还是偏长,但如果把成立时间段分开来看,可以显著的看到新成立的公司的上市周期是在逐步缩短的,1995年及之前平均要花17年上市,但2011-2015年成立的公司只需要花8.7年上市。

  • 从完成一定数额的收入增长所消耗时间来看,新成立公司,在达到特定收入体量的速度也在加快。2011-2015年之间成立的公司,达到1亿收入只需要4.1年,而2001-2005年之间成立的公司,达到1亿需要9.6年。

成立时间越靠后的软件公司,上市所花时间越短,收入增速也越快。这从侧面体现出中国软件整体生态是在稳中向好,不断改善。产品型软件公司未来可期。



 

小结:凛冬之后,又见春光

  • 估值角度看,美股经历过2021年估值急速上升和2022年的下调,我们认为2023-2025年美股软件公司估值会逐步回归到8-11倍Revenue Muptiple的水平。

  • 业绩表现看,尽管软件整体增速呈现下滑状态,但给客户提供 “Accuracy” 与 “Compliance” 价值的软件公司在各项指标上还是有亮眼表现。

  • 美对比看,中国上市软件与美国上市软件的指标画像完全不同,这导致软件公司在业务形态、销售策略等多维度的选择均不一样,创业者应系统思考。

凛冬之后,又见春光。对于云启而言,我们虽然关注着具备全球化潜力的软件企业,但是我们同样对顺应着需求与市场规律的中国软件公司保持信心。秉持着对寻找未来开创者的渴求意念,持续助力创业者与企业软件领域,云启坚持做科技To B的陪跑人。

近日,OpenAI和微软轮番上阵,前天的GPT4,昨天的Copilot,科技界仿佛迎来了划时代的春晚。全行业都在期待新技术革命,而企业软件也不例外,它的软件形态、商业模式也势必会发生转变。企业软件的未来轴卷将会被如何书写,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报告的精要解析落下帷幕,云启的助力还未停。我们有志于同创业者一道,一起探索企业软件创业创新的灵光。接下来,云启还会延续报告中的重要洞见,组织一系列分享活动与创业者和行业专家一起探讨企业软件领域的重要问题,如怎样定义一门好生意、怎样挑选合适客户等。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章暂未取得发布方确认,如有失实,可联系编辑,我们将作出相应处理。
详情请扫码联系编辑

责任编辑: 云舒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