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你尽快跳入AI应用大潮

来源: 见实
    作者: 见实        
9月20日,见实科技与行行AI、梅花资本一道,联合发起了“强应用、多模型”的生态AI大会,目光正是放在强应用之上。联合发起方、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明顺,为此撰文特别阐述了新“iPhone时刻”的意义及机会,大会的各项设置,甚至发起大会乃至个人在这波浪潮中的使命。

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已将当下类比为“iPhone时刻”,意即在智能手机的加持下,无数造福用户的新应用密集爆发,也因此成就了许多新创业团队。只是这个时刻的启动者,变成了AI。

 

9月20日,见实科技与行行AI、梅花资本一道,联合发起了“强应用、多模型”的生态AI大会,目光正是放在强应用之上。联合发起方、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明顺,为此撰文特别阐述了新“iPhone时刻”的意义及机会,大会的各项设置,甚至发起大会乃至个人在这波浪潮中的使命。

 

欢迎大家在文末或者见实公众号菜单栏报名920大会,现场深度沟通,晚宴上还有私密会,与投资人进行更密切联系。如下为李明顺撰文全文,enjoy:

 

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合伙人 李明顺 

 

这波的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大浪潮是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亚于电的发明,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比尔盖茨认为这是他人生中除了PC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二次大潮,马化腾认为这一次大潮的不是十年不遇,而是一个几百年不遇的大浪潮。

 

之所以这些有远见的企业领袖这么说,是因为这次人工智能革命,至少让10亿级用户真正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每个人的一些体验的影响。

 

虽然人工智能之前已经发展了五六十年,但以前的人工智能,只有少数人可以去应用。比如,我们走在马路上或者在商场,每天都有摄像头在拍我们,这个就是人工智能,但是只有少数管理者可以看到这些数据。

 

即使我们日常普遍的一些人工智能应用,比如短视频、新闻,背后都是各种算法推荐,让你看到你想看的千人千面的内容,其实这些也是人工智能,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不能真正参与,就感受不到,没有“体感”。

 

但是,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让每一个老百姓可以用简单的自然语言,如说一句话就能让人工智能帮助写文章、做PPT、策划文档;用简单的一些操作,就可以让人工智能帮助去设计图片、做短视频,帮助画漂亮的房子,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这些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的。

 

现在的人工智能,正在创造全新的机会,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认识到了人工智能是触手可得的,就像十多年前,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出现“iPhone时刻”一样,当时2007、2008年苹果公司的 iPhone 出现,让三岁的小孩不必学习就会使用智能手机。

 

而在此之前,虽然智能手机已经发明了超过10年,因为90年代末微软就有windows CE、诺基亚有塞班系统,摩托罗拉有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但那个时候的智能手机并未普及,是因为体验不好,直到iPhone出现才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

 

这一波大模型到来不仅影响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可能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在一个月左右见了全球主要大国的创始人、企业家。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见了全球20多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这在商业史上几乎无人企及,没有一个企业家也没有一个科学家有过这样的待遇。历史上,比尔盖茨没有过,乔布斯没有过,李嘉诚、马云没有过,哪怕很火的马斯克也没有过这样的待遇,并不是因为这个OpenAI的创始人多么牛,而是因为他背后这一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生了这样的一个“iPhone时刻”的效应,让所有国家的一把手都开始真正重视人工智能了。

 

这么多人工智能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重教育,对于产业的启蒙价值,是以往任何一个时候的人工智能所没有达到的。

 

现在,哪怕你在家里面,你的老婆或者你的老公、你的孩子都可能会跟你在讨论:我们未来要做什么,在学校里面要学什么,孩子未来考大学要学什么专业。因为人工智能几乎把所有知识都学会了,你未来应该怎么去生存,所以说,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影响,已经让所有人认识到了:

 

未来不是用不用人工智能,而是怎么用人工智能,怎样更快地应用上人工智能?

 

所以说,我必须要在这波浪潮里面去普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要尽快跳入人工智能这个大潮,做人工智能的普及概念者、应用的推广者、产业的赋能者。

 

之所以我要做人工智能应用的概念普及者,这如同二十年前,大概2004、2005年左右,我在中国互联网创业刚刚启蒙的时候,我走南闯北几乎跑遍中国的所有省份,呼吁站长创业,这是非常相似的历史。

 

那时候,我联合创办的Discuz!公司在中国开源或免费了一系列建站软件(包括论坛BBS系统、社交SNS系统、门户软件系统、社交游戏系统等),让至少百万级不懂技术的创业者走上了互联网创业之路。

 

为什么这一波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非常相似于二十多年前?还因为我认识到,这两波技术潮流都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全面的技术应用大潮流来了。

 

因为AI大模型本质上不是技术创新,也不是技术革命,因为大模型的整个技术原理是OpenAI借鉴学习了谷歌2017年公开的那套人工智能论文原理,他用那套技术,大量喂养了数亿、数十亿、百亿、千亿级的数据,然后产生了技术上一个全新的变化,所谓的学术行业提出的现象叫“涌现”。

 

这个“涌现”就把AI从以前一种逻辑性的模型变成了一种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智能,但这个智能在学术领域还是不被认为是通用智能,它更多被认为是统计模型,所以说这一波AI大模型本质上是一次方向性的选择,我把它称为人工智能历史上的“哥伦布发现”。

 

也就是说,以往人们根本不相信,通过喂养大量语料,可以让模型产生像人一样的智能,但因为OpenAI的创始人,他们有勇气、有胆量通过大量数据喂养,通过大量算力投入,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全新智能模型,所以说这叫“哥伦布现象”。

 

但是因为它的技术本身是公开的,数据又是从公共互联网上获取的,算力是买的,虽然他的钱拿了微软一百多个亿美金,但是与今天提供开源大模型的Meta(Facebook)相比、与Google相比,他的一百多亿美金和这些千亿美金、万亿美元的公司相比,就显得什么都不是了。大厂和平台不仅有数据、有算力、有钱、还有各种获客的能力。

 

所以说在AI大模型开源之后,创业公司就没有任何做大模型的条件了,OpenAI都不一定能赢,何况国内仅仅融资了几千万美金的创业公司AI大模型。

 

在Meta开源大模型后的两个月前,我就开始大力鼓励创业者去做AI应用了。现在Meta的开源大模型已经非常接近于OpenAI ChatGPT 3.5 的水平,虽然比 4.0 稍微弱一点,但随着它训练量的数据在增高,算力投入的加大,我相信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这个基础模型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仅仅是未来大厂的机会。

 

图片

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合伙人 李明顺 

 

就在几天前,百度的李彦宏已经明确表示: 创业公司不要再盲目卷AI大模型创业,而应该在广阔的应用方向去寻找机会。

 

我相信未来,美国、中国的这些大厂,不管是中国这些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是字节,都会提供这样水平的开源大模型。

 

事实上,阿里巴巴已经开源了它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在阿里巴巴开源之后,我相信百度也会在不久的未来,也开源它的文心一言。否则,百度一定很难获得产业B端的这些企业和行业公司的信任,大家不会把数据给文心一言、给百度,不会把自己在行业里面最后了一个竞争力给这种平台公司,哪怕它现在不做大模型应用,也不会提供这些数据,只有开源了这样一个模型,才会让产业里面的B端企业信任。

 

就像当年安卓开源了之后,就会有更多的移动应用出现,产生了今天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更方便,不管是打车用滴滴,叫外卖用美团,看电影用猫眼,看视频用抖音,交流用微信,这些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基于当年的安卓开源的生态发展。虽然苹果闭源也有相当的用户,但是它的用户数量和安卓的相比还是比较少的。

 

我相信在这一波AI大模型技术的开源,一定会推动各行各业创新AI新应用,因为很简单,这一波的AI应用创业和上一波的互联网创业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果说上一波互联网的创业是一个平面的创业的话,那这一波AI应用的创业,其实是一个立体的创业。因为互联网影响传统的行业更多是通过链接,比如说滴滴链接的是司机、美团链接了外卖和商家、抖音链接的内容、微信了链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携程链接的酒店等,也就是这样子而已。

 

但是AI应用未来影响各行各业,它将除了上述链接的能力之外,还能润物无声改变传统行业的智能水平。比如未来控制很多家用电器,可能不再用遥控器,不管电视也好,电风扇也好,空调也好,遥控器就不再存在了,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就可以控制电视机拨到什么台,控制电风扇是摇头还是不动,控制空调到什么温度,你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控制。

 

这个对产业的意义,将从一个表面的连接影响变成了深层次的基因影响,今天在各行各业,这种产业AI应用的革命,会让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

 

为什么我们行行AI、见实科技、梅花资本一道,联合发起一个“强应用、多模型”的生态AI大会,就是看到了这样背后的一个逻辑变化和原因,因为未来的模型一定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多模态,更是数量的多,各种各样的模型会出现在未来每一个强应用中,每个应用在它的场景里面都会结合一个或多个模型。

责任编辑: 椰子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