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京西,极新生态营协创业者解锁具身智能新机遇

来源: 极新
   
近年来,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及交互体验,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应用,行业持续升温,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近年来,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及交互体验,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应用,行业持续升温,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图片
为了探寻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新质生产力,11月22日,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河—海湾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极新主办,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办事处、翔鹰大厦支持的「发现新质生产力-具身智能激活未来产业新动能」论坛在翔鹰大厦21层城市会客厅召开,极新带着中科慧灵、松应科技、忆海原识、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触深科技、天智航、莫测智能、他山科技、思灵机器人、第四范式、睿尔曼智能等企业朋友,围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共同探讨具身智能在制造、 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生态。
图片
会议正式开始前,石景山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做了《魅力京西展华彩,携手共进创未来 》的主题分享,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四个方面介绍了石景山区整体情况。石景山将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石景山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科幻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区成效凸显,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已集聚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细胞治疗、空天信息等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方向。
图片
刘德平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合-海湾产业链供应链专委会顾问,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局长、党组书记,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关司司长
随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合-海湾产业链供应链专委会顾问,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局长、党组书记,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关司司长刘德平做了《检验检测赋能新质生产力 》的致辞,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针对现状,他认为,企业发展居家照顾的保姆型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同时,他提到国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出口是鼓励的,海关检验检测总体上在放宽,相关人形机器人企业应该做好知识产权与编码工作。
图片
刘冰 翔鹰大厦副总经理
翔鹰大厦副总经理刘冰代表大厦对莅临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与参会企业进一步交流、深化合作,并希望依托翔鹰大厦优质载体,汇聚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杨国栋 中科慧灵联创始人
会议正式开始后,中科慧灵联合创始人杨国栋做了《引领智能科技新变革,开拓多元应用新境界 》的分享,他表示公司主要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依托中国科学院,围绕人形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自研攻关,目前已发布CASBOT01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主要应用于特种及危险作业、工业制造柔性装配、能源矿山智能化升级、展览商服等场景。他认为,在机器人形态方面,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其实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形式,可以先用于特种场景,按照、满足特种需求,先特种人形机器人,再做通用人形机器人,分阶段去做,是比较合理的路径。在场景方面,他认为需求最重要,要深入了解需求,找到客户对人形机器人的迫切需求点,尤其是跟制造业、特种应用相关的方向,人形机器人在这些场景能够极大提质增效,产生落地价值。
图片
袁江如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合-海湾双链专委会顾问
其次,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合-海湾双链专委会顾问袁江如做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石化产业中的应用 》的分享,他介绍了在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诊断领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这项技术进展能够突破石油石化装备早期故障诊断和预测性运维的技术瓶颈,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石油石化装备由状态监测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型。他还强调,AI、具身智能类企业在做出海业务时,要注意和处理好企业资质、数据跨境传输存储、海外国家法规及国际法、海外数字技术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四大问题
图片
聂凯旋 松应科技创始人
接着,松应科技创始人聂凯旋做了《Orca物理精确模拟器,加速具身机器人训练与产业化落地 》的分享,他认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目前基础算力、算法其实不是大问题,核心问题在于没有足够的具身机器人交互数据,实体场景物理采集方式,缓慢且昂贵,数据量非常小,这些限制了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落地。公司历时3年自主研发推出Orca是国内唯一对标英伟达Omniverse的平台,已提供超100+个高精度数字训练场,涵盖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商场零售、家庭家居、城市交通等,支持全类型如人形、轮式、四足、复合型机器人仿真模拟训练,已解决sim2real的GAP,可 1 /100低成本、高速实现端到端一站式高精度数据合成,极大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物理仿真模拟与具身智能大脑训练。
图片
任化龙 忆海原识创始人
然后,忆海原识创始人任化龙做了《 机器人行业的变革与机遇 》的分享,他认为工业级灵巧手正在爆发,应用场景的要求是高灵活、高负载、高可靠,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矿区、搭载复合型机器人、生产线、服务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他在分享中提出了人形机器人整机设计集成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他还介绍了类脑计算概念及其发展路径,并与深度学习进行对比,认为类脑智能是通往AGI的重要路径。
图片
安冉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理事兼院长助理、雅瑞资本投资运营总监、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秘书长
最后,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理事兼院长助理、雅瑞资本投资运营总监、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秘书长安冉做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具身智能投资新趋势与战略布局 》,他认为,未来10年中国有望诞生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主要有四点原因:
1、市场需求巨大:市场需求巨大: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115亿和290亿美元;2024年,中国工业和服务机器入市场比例有望提升到50%和35%;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负增长,年轻一代不愿在恶劣环境下做重复工作;
2、人才供给和创业生态:400多所本土大学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近5年注册成立机器人企业11万家;过去10年投资超过千亿人民币;
3、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利用本地产业链完善的制造业集群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地方大力支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
4、长期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一致并稳步实施,例如机器人产业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七部委“机器人+”应用方案;
此外,他还对未来具身智能发展形态进行预判,未来10年左右产业生态中,人性机器人占比为20%,通用机器人占比50%,专用设备占比30%。
分享结束后,现场气氛活跃,嘉宾相互交流经验教训,思维碰撞,解疑答惑,展现出对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极大热情与信心,将有利于推动具身智能更好地发展。
至此,探寻新质生产力系列活动之走进石景山圆满收官,我们下期再见。极新希望搭建一个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为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动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落地生根与蓬勃发展。
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更多干货分享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视频号~超多精彩对话内容等待您的解锁!

责任编辑: 椰子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