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中国茶饮美国路,不得不面对三大挑战以及如何破解!

来源: 跟着兵哥聊Ai
    作者: 跟着兵哥聊Ai        
我和柠季创始人汪总,相识于江湖,朋友圈一直在关注她开柠季第一家门店,找合伙人,去美国考察,前几天她在咖门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就是结合自己在美国考察再结合中国茶饮,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茶饮出海的思考,非常值得大家关注了解,以下为演讲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出海的朋友。

我和柠季创始人汪总,相识于江湖,朋友圈一直在关注她开柠季第一家门店,找合伙人,去美国考察,前几天她在咖门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就是结合自己在美国考察再结合中国茶饮,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茶饮出海的思考,非常值得大家关注了解,以下为演讲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出海的朋友。

 

汪洁Amanda,柠季创始合伙人,餐饮投资人, 擅长战略部署、融资规划及组织架构搭建。柠季于2021年2月8日在长沙开设第一家门店,截至2024年8月,全国签约门店超过3000家;2021年7月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投资机构为字节跳动、顺为资本;2022年1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投资机构为腾讯,老股东超额认购。

图片

一、“不出海就出局” P

核心内容:

“不出海就出局” 这句话常在耳边回响,自己从去年 2 月至今年,海外时间超 100 多天,今年去北美考察就超 96 天,还得留意不超 180 天。柠季 2021 年 2 月开第一家店,4 月就有人建议开到美国,但到今年才出去,明年才可能开首店,是因要综合评估外部环境与团队能力。有同行在多地区有海外规划,但自己经两年考察深知不能盲目跟风,海外市场拓展不能只听他人说,得结合团队能力,毕竟品牌出海还肩负着不能丢中国人、中国品牌脸的使命,要谨慎为之。

演讲原话:

从去年开始啊,“不出海就出局”这句话就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从去年2月份开始,到今年,连续两年,我在海外的时间加起来超过100多天了。不管是东南亚还是北美,我都跑遍了。今年去北美考察就去了三趟,加起来都超过96天了。为啥要算天数呢?因为不能超过180天嘛,所以我得好好算着。

为啥会有这样的观点呢,柠季是在2021年的时候,开了第一家店,2月份开的,4月份就有人跟我说:“汪姐,你要开到美国去,我在美国有很好的铺子,你去肯定赚钱。”但为啥我们今年才出去,明年才有可能开第一家店?柠季成立近四年,我们才敢迈出这一步,为什么?因为我们得综合评估外部环境,还有我们团队的能力到底行不行。

不是说哪钱好赚我就往哪跑,我知道有很多同行,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都有规划。但我进行了两年海外考察,这条路啊,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水深水浅只有自己知道。大家别光听别人说海外市场生意好做,市场好拓展,千万不要别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自己团队的能力。因为我们(品牌)出海,还背负着不能丢中国人/中国品牌脸的使命,对不对?

图片

 

二、谁带队?

核心内容:

品牌海外负责人及创始合伙人常出去考察,深知海外不好干,出海面临三大挑战,而品牌出海谁带队很关键,决定出海质量。因海外市场需快速决策、调整,非创始人很难做出相关决策,因其会影响整体战略。总结得出带队者需具备三点能力:一是全局观,要站在海外和国内市场角度综合考虑,实现品牌利益、价值最大化;二是 Power,是一种综合能力;三是决策力,要有担责可能性,这三种能力结合颇具挑战性。在北美时,因要不断调整适应当地节奏,每天都很暴躁。

演讲原话: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品牌海外负责人,包括我们品牌创始合伙人经常出去考察。我去了这么长时间,深知海外真的不好干。难点嘛,我一会详细分享,出海要面对三大挑战。我能容忍食物吃的没有国内习惯,生活没有国内的便利性,也没有各种供应链、服务机构,这些我都能自己动手解决。但我唯一容忍不了的就是速度慢,这个慢不是你想要快就能快得起来的。

所以说,品牌出海谁带队这个事情非常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你出海的质量。为什么?因为我也看到很多品牌创始人出去,也看到有些负责人在做当地市场。面对海外市场有很多东西/策略需要马上决策,马上调整。别看我从9月份去到现在只有两个月时间,但从在北美开公司到用人,到品牌出什么产品,到北美到底用什么品牌出海,都进行了很多次调整。这个调整,如果你不是创始人,只是海外负责人或职业经理人的话,你做不出来这样的决策。因为这个决策会带来很多变数和风险点,有可能会扭转你的整体战略。所以我总结了一下,谁带队需要具备三点能力。

第一就是全局观。你不能光思考着我海外的业务怎么样,你还得站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双方的角度综合考虑,怎么才能做到品牌利益最大化、品牌价值最大化。

第二是Power这个词儿我找了很久,实在找不出一个特别合适的来形容。它不是权力,不是权威,也不是单纯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的能力。

第三才是决策力,你有没有担责的可能性。这个三种能力其实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个职业经理人,甚至是你的合伙人,能不能把这些东西都具备并且在工作中体现出来,这是非常有困难的。

我在北美的时候,每天都很暴躁,长这么大从来没这么暴躁过。因为无论是生活还是在当地创办公司,很多东西你都要去调整,去适应它的节奏,不能跟着你自己的节奏来。

三、首店开在哪?华人区还是非华人区

有人问,汪姐首店将开在哪儿?他们会说:“你住在圣盖博?为什么不在圣盖博开第一家店?”或者“你在洛杉矶,为什么不在纽约、旧金山、硅谷开?”其实今天时间有限,我为了这个演讲准备了1万多字的PPT,但只有20分钟时间讲,所以砍到了10页PPT。有机会的话我可以开直播给大家详细讲,我为什么选择在洛杉矶?为什么住在圣盖博?为什么首店开在非华人区

其实大家能看到,我们柠季现在还没去东南亚,但我问什么直接就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北美市场先去开店?我为什么要挑战这个地狱难度?其实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企业全球化的能力,然后再打回来,所以我挑战了北美,在一个非华人区开了第一家店。如果顺利的话,这家店会在明年的2月8号开业。

四、产品研发比当地前进三步,比国内倒退十步

还有就是产品研发的问题,很多人说柠季是柠檬茶,这几年突飞猛进,但你去美国怎么办?美国市场的消费者能接受柠檬茶吗?在当地怎么去做测试,产品要不要改,我的意见是一定要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好的单店模型,这个门店做得赚钱,至于出海的是品牌、品类、产品需要根据当地需求来看。我要做的是在当地把我的团队打造起来,再去延续我们的整个体系。

五、如何制定目标 —需十倍降速

怎么去定目标?当地的合作伙伴给了我很多意见,包括做外卖的、做营建的、做设计的、各种服务商都来跟我说:“汪姐,你的目标是多少家?”我说我来了,我定好了三年的规划,我2025年截止,到12月31号我要开多少家店。其实大家也知道我的风格,我不可能把目标定得那么高。因为确实当地市场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一定是个位数,我开不出来十家店。

但我想跟大家讲的是,前面我说的出海谁去带队的问题。如果不是我亲自去海外市场考察三次,如果是一个品牌负责海外的职业经理人跟我讲:“汪姐,明年的这个目标是个位数。”我一定让他走人,对不对?按照现在茶饮在国内扩张速度,怎么也能一年开出不少门店吧,这是“中国速度”。

六、三大挑战法律法规、人才管理、社会运营效率

核心内容:

品牌出海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当地法律法规问题,如美国 50 个州中有 14 个州特许经营法不同,需分别应对,汪姐已解读加州特许经营法并翻译中文待分享。二是人才管理问题,下飞机先见律师了解红线,美国无劳动合同概念,以员工手册规范员工,仅一次咨询就花费 800 美金一小时。三是社会运行效率问题,如买床约装修工两周无人来装,周六咨询律师周一才回复且无法承接业务,效率低下让急性子的汪姐难以适应,虽理解当地规则但仍需时间去适应,这三大挑战都给品牌出海带来诸多困难与阻碍,需要创始人认真思考应对之策。

演讲原话:

所以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要面对的三大挑战。前面说了那么多具体难处,但这个难点到底在哪儿?作为创始人应该怎么去面对?

第一个是当地的法律法规的问题。小龙总刚刚讲到特许经营,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美国来讲的话,特许经营是非常成熟的经营方式。但全美50个州里,有14个州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许经营法,你怎么去应对?每一个州你都需要去面对不同的法律法规。我为此专门解读了加州的特许经营法的资料,然后还翻译成了中文。未来有机会我可以详细分享给大家。

第二个是人才管理的问题。我下飞机的第一波见的人就是律师。为啥?因为我知道我去到当地市场后,一定要知道人家的红线在哪儿,别一上去就踩到红线。所以见了专门的劳工律师。律师一见我就说:“你们有什么案子吗?你们不是新公司吗,怎么马上就有诉讼了?”他特别惊讶。我说没有,我想了解一下咱们这个劳动合同是怎么签的?他说没有劳动合同,美国没有劳动合同这个概念,我特别惊讶。我说那怎么可能没有劳动合同呢?他说有的是员工手册,你告诉员工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这一个咨询我就花了一个小时800美金,律师是按小时收费的。所以在海外市场其实还有很多关于人才管理的问题,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员工手册弄结束了就。

第三个是社会运行效率的问题。我跟大家说一件事情啊,先不说我自己去安装床的事情。在当地我自己买的床,约的装修工两周都没人来给你装。还有一件事情特别好玩,就是星期六上午我给律师发信息,我想问一下他能不能做特许经营的律师。周六上午我给他发的信息,他周六下午5点多才给我回信息说:“汪姐对不起啊,周六周日是我的私人时间,你不能给我发信息。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周一回复你。”好,我等到周一,也是快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他给我回了一个信息,他说:“对不起,你这个领域呢?我没有涉足,我干不了。”我心想他们的效率也太低了吧?我是个急性子,但我到现在真的是每天念800遍阿弥陀佛,我才能保持冷静。很多人说汪姐你要理解人家当地运行规则,我说我能理解,但我真的适应不了。我可能还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

图片

 

七、出海不是降维打击,而是从负三层开始

但回过头来讲,出海真的不是一个降维打击。因为我知道有很多的同行第一次去北美市场考察,一定会觉得我比当地品牌干得强。我在洛杉矶所有的茶饮店、餐饮店我都去考察过。我们每天要跑的市场,我基本上算过,每天要跑200公里,开车200公里去看各种的Plaza和商场。即使找出来最好的商场、最好的餐饮店,他们的经营业态跟我们国内比也是天差地别,差别太大了。

但你一定要相信,不是人家不想干好,是真的条件有限。包括硬件、设计、供应链、原材料等等很多东西都过不去的,没有这么成熟的第三方支持。我觉得国内现在是太厉害了,如果给中国品牌一些时间,绝对有机会赶超。但我觉得大家现在要把心态再放平一点,去到任何一个出海的区域或者国家一定要把心态放平,不要拿着降维打击的思路去干,如果拿着降维打击的思路去干的话,没准被打击的是自己。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要从负三层开始。

八、每一片土地上的生意,都值得敬畏,每一位穿越周期的创业者,都值得尊重

我今天借着大会也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叙事经济学》。其实刚刚小龙总说的一句话特别好,你提到的信心这件事情我非常有感触。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呢,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最近一些自媒体和行业内伙伴讨论到目前的国内经济市场,针对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负面声音。现状大家都清楚,这就比如就跟一个人得了感冒是一样的,你因为他得了感冒,他一天到晚咳嗽,你就说这个人离去世不远了吗?

我们都依托于这个业态,我们更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去评价一家公司/品牌,没有一个创始人不想把公司做好,没有哪一个创始人想把品牌做砸,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我们都是身在这个行业里头,我们更都是靠这个行业去生存,那未来信心来自于哪,它来自于我们自己所有的各位的身上。

所以最后,我也想恳请各位,不管未来你是自己在做生意,还是去到哪个国家做生意,都要有对当地市场和品牌的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位创业者,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椰子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