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的HR SaaS

来源: 极新
    作者: 兔子        
能否经得起客户和市场的检验,是每一个HR SaaS公司成败与否的关键。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完成城市化。错落有致,让各地区有了明确分工。在信息高速公路推进后,数字化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

现如今,我们正在摸着美国过河。城市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之中。当我们翻阅历史,会发现经济底色,似乎对一国的数字化路径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十万人以上的企业是哪些?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等大国企历历在目。后来跟上的则有六大银行、房地产企业、制造巨头、零售巨头等公司。在我们报道的数字化供应商企业中,绝大多数也是围绕着以上企业所展开。

行业的不同,经营方式的迥异,让每一家公司的数字化路径都不尽而同。在资本圈刮过一阵通用化的风后,未来,势必再次回到专业化路线之上。

对于HR SaaS来说,就明显是这样。

01 慢即是快

企业服务是一个天生的横向行业,在服务不同领域的客户之时,需要具备大量know how。对于HR SaaS同样如此,其更要对行业有足够的观察,要更能适用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

但很遗憾,客观地说,最近几年,圈子里To VC的项目仍然很多。让HR SaaS获得青睐的一个原因是,这个赛道正呈现高速增长之势,2020年虽市场规模27亿,但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142亿。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HR SaaS厂家明显没有在对的道路上发展——各家数字化厂商给出的方案差异化小,同时,厂商内部所做的重复性投入也很高。

为了迎合VC的口味,圈子里一段时间内甚至刮起了死磕大客户的风潮,在各家宣传口径中,也将和哪家巨头企业达成合作大书特书。但就极新(ID:jixintech)的观察中,甲方企业对资本的背书往往只有“破冰”的作用,长期来看,甲方企业仍然希望数字化厂商能共同创造价值,能够更懂行业和企业需求。
 
如果说被投和资本像夫妻,那厂商和甲方也同样如此。其实HR SaaS厂商值得做得更好。来自企业一线的案例,非常能反映出做出这种努力的必要性。
 
比如,HR最最头疼的员工流失率问题。仅以招聘为例,因职位空置,企业付出的隐形成本很多。而为了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才,采购、招聘、筛选到面试要经历一系列过程。到最后,衡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更是一个技术活,甚至是能决定这家企业能否取得长期发展的关键。
 
当然,有的候选人还会因为招聘流程太过漫长而放弃,这可能是因企业自身的雇主品牌做得不到位。在员工侧,有的员工会钻招聘的空子,有的则离职过于快。以上原因都会影响到HR SaaS的使用体验。
 
这还只是招聘。若我们加上行业这个维度,那事情就更复杂了。当然,这期间需要的数字化产品就更多。

02 HR SaaS的创新之路

正如我们所说到的,对于企业来说,HR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也可以一本正经地做。可以只把人力组员当作行政事务的辅助,也可以帮助甚至制定以HR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从HR SaaS的使用深度角度上,浅层使用者,只是将系统看为人事管理电脑化,刚需是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在深一些的用户中,则借助了HR SaaS梳理自身管理流程。更深度的用户中,其对人力资源理解深刻,着重于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更为重视人力资源战略决策。

目前市场中,针对于第一种需求,产品已然红海,可以预见,在未来,HR或许只能走向专业化。

过去几年,美国市场经历了一波HR SaaS狂潮,出现了Workday、Gusto、Zenefits等上市企业,整个市值规模加起来过1000亿美金,未上市的公司也有几百家之多。

但当我们打开这些HR SaaS公司来看,会发现它们遵从着同样的规律——即细分垂直属性相当明显。招聘管理领域有Taleo,绩效管理有Successfactor等,很难说,哪家可以一口吃掉所有的市场,所有的竞争者都在差异化的路径中生存。

目前风头正盛的几家公司同样会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微创新同样可以拥有大市场:

  • Zoho Recruit可以帮助招聘人员轻松地管理和简化大量的申请,这家公司为招聘人员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活跃的职位空缺列表。然后,它以开放领域的时间顺序显示它们,以便申请人可以立即提交他们的申请。

  • Manatal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申请人跟踪系统。这些功能包括寻找优秀的候选人,人工智能支持的候选人推荐,可定制的带有申请表的职业登录页面,等等。此外,Manatal还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媒体招聘工具,比如一个简单的职位分享工具,一个chrome扩展,可以导入候选人的LinkedIn个人资料。

  • BambooHR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供了各种工具和功能,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有效地管理和监控招聘过程的每一步。使用BambooHR ATS可以提取各种报告。

  • SmartRecruiters适合企业级招聘需求,它的SmartStart计划也是根据小企业的需求而设计的。它使招聘人员能够通过预定的通知和自动回复实现更好的沟通。

以上公司都是垂直创新的典范。

03 产品专业化与技术专业化

为了厘清行业内HR SaaS的专业能力,我们姑且将层级分为两个部分:即HR产品的专业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专业化。

第一条主线,三五个人的公司自不必说,HR的工作无外乎是社保、发薪、招人、入离职。人数增加后,HR的工作复杂度就上了一个层次,包括但不限于绩效、组织文化、员工发展培训、薪酬管理、职级管理、员工福利、考勤管理、员工调研、人事主数据等等。

在大企业或是有野心的公司中,还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各个方面抽丝拨茧,成为了各家HR SaaS公司更加注重的事情。

在职能上,北森的系统将招聘、入职、人事、考勤、薪酬到绩效、继任、离职的全生命周期打通了,算是比较全的了。

不过,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那样,每个行业、每家公司都有自身的需求让行业里事实上仍然存在诸多创新点:比如,在ATS(招聘管理系统)中,一些企业结合了新技术,利用简历数据仓库的方式同步候选人数据。可以跟踪候选人实时进展,在ATS之中就可以发送邀请,不用各种平台来回切换。

还有的在系统中融合了功能强大的评估工具,评估完毕可以自动生成报告,使之提供决策辅助,决定候选人是否可以进入下一轮面试等等。

在我们的调研中,在众多HR SaaS公司中,已经开始有企业走出了同质化竞争桎梏,开始强调差异化。

技术上,是各家HR SaaS重金开发的领域,也是差异化的重中之重。目前,通过打造AI识别,精化人才标签可以加深对岗位/人的匹配度,也有技术团队将AI用于优化外呼效果之上。不同的公司对AI有不同理解,同样的,在其他技术上,这种差异化趋势也正在显现。

03 “慢牛市场”来临

客观地说,中国HR SaaS公司和国外巨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即插即用的属性、系统稳定性、无感式用户体验都是急需加强的。

但中国的HR SaaS市场又是值得期待的,这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在中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转折后,对人的集约化运用将会是企业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即关于人的选用育留,将会是企业长期投入的事情,这是国内 HR 赛道面临的长期大环境。

从这个角度而言,HR SaaS在未来会进入到“慢牛”市场中。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全球的地位与人口比例严重不相符,从市值上看,中国市值第一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全球只能排到第 17 位,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目前,人力资源软件管理培训人力外包灵活用工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垂直细分领域中,针对猎头和企业的产品中劳务派遣、岗位外包、业务外包、技术岗外包、ITO、补充医疗保险、非全日制用工、社保合规、薪酬优化都有大量产品创新出现。

目前,我们正处在HR SaaS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刻,与此同时,投资行业也逐渐冷静。可以预见,有国际视野、前瞻性以及丰富经验的团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能否经得起客户和市场的检验,是每一个HR SaaS公司成败与否的关键。

如想加入社群,请扫码联系编辑。

责任编辑: 小艺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