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前行者】心跳率科技胡博:软件行业数字化是个巨大的市场

来源: 极新
    作者: 苑晶 姜稳        
2022年过去了一多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行各业均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不得不说,这一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突破之道。在如今,软件工程师已走出互联网行业来到实体企业中,一轮新的降本增效趋势正在到来。软件行业的数字化是否有前途?行业从业者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由华硕支持的“逆境前行者”系列访谈专题,寻找逆境前行的中小企业带头人,展现他们迎难而上、应对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心跳率科技是软件数字化大潮的一朵浪花,其主打产品是一款名为“敏捷开关”的软件,敏捷开关为数字化企业提供了一个提高部署频率与产品稳定性、加速迭代与试错速度的工具。其Feature Management平台,不仅使产品团队可以自主细粒度、实时发布和回退产品功能,并且初学者也可以快速开启实验并获得专业的实验报告,最终使产品实验不再受约束。

敏捷开关是为数字化企业提高部署频率与产品稳定性、加速迭代与试错速度的一款工具。

心跳率科技创始人兼CEO胡博

一种革命性的开发理念

实际上,软件产品的功能开关和权限管理之所以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大多数有互联网产品开发人员的企业来说,经常可以看到程序员们通宵熬夜加班的场景,久而久之,比大脑更诚实的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这经常被当作一种话题被调侃。然而,这其中的被动加班多是因为一套软件无法实现功能解耦,测试、开发“牵一发动全身”,一个bug毁掉整个功能管理系统也屡见不鲜。

时下,网络产品行业尊崇快速开发、快速部署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看似先进的模式有其短板和弱点。

敏捷开关产品界面示意图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任何一款网络产品都要经历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即用户看到的产品)三个步骤。过去,行业内的开发人员秉承着一种工作理念:即所有测试和开发全部完成后再将产品上线,也就是整体上线思维。之所以这样做,是网络产品开发的特殊属性决定的。通常,功能背后的代码错综复杂,稍作改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功能和逻辑之间环环相扣,即便是改动某一个具体功能的一段简单代码,也要在多个小组或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才能完成。

所以,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需求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仿佛并不那么“协调”,企业的CTO也通常倾向于坚守流程而非让技术直面客户。因此,技术部门一度被扣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难以沟通的帽子。

个中原因则是,需求侧人员和开发部经常出现信息差,使得产品需求和实际开发频繁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如若没有严格的产品和开发流程管理机制,开发人员将不得不疲于奔命,以满足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加之一些公司的管理制度处在不断变化中,不能做到时时清晰,这让开发人员的工作压力远超正常负荷。

敏捷开关的最大价值是通过模块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将产品各个功能在数据库和运算层加以分拆,利用功能开关的权限管理,使需求侧和开发人员之间的信息实现对称,解耦测试和开发环境,尽可能降低产品开发难度。

敏捷开关产品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独立地选择其所需要的功能并将其测试或上线,省去了和开发部门做提前风险预警的沟通时间。当BUG出现,无需研发团队介入,用户在后台也可以秒级将BUG对应的功能独立对最终用户下线(即不影响其他的新上线功能)。技术上,这样的平滑控制模式将软件产品的功能颗粒度不断细化,可以让产品更加稳定、提高人效以及减少宕机风险。无形中,企业可避免大量由产品开发不当所带来的风险和利益损失。
 

软件行业的正在数字化自身

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敏捷开关的业务在行业内可算是刚需,市场足够大、赛道也足够宽广。如今,产业互联网正深入改变社会生活的每个细分领域,采用互联网流程开发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功能控制和权限管理的需求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市场缺少单独以此功能为创业切入点的团队,一方面原因是,行业内大多仍采用以技术为核心的中心化开发模式,鲜有开发者高度参与的众包、开源文化;另一方面是,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巨型互联网公司有实力投入研发这类功能,供内部使用,并不见诸于市场,所以公众难以一窥究竟。

历经一年多沉淀打磨,敏捷开关的产品已服务多家客户,正在快速受到推荐和关注。这款产品总结了多家公司的开发教训,突破了以往内部产品无法适配其他企业场景的瓶颈。更为重要的是,敏捷开关在帮助企业节省开发同类型产品的成本和时间的同时,用户也可以在这款产品中享受复杂产品架构的解耦经验积累,站在“人民”和“巨匠”的肩膀上规避风险。

敏捷开关A/B测试产品界面示意图

 

在与中国市场客户的接触中,敏捷开关创始人胡博发现产品交付速度与稳定性的多维度需求明显高于A/B测试。尤其是在中国的To B行业,A/B测试很少被理解和应用。相对于传统A/B测试产品,敏捷开关则先专注产品功能的交付、控制与管理痛点。在帮助企业解决这个痛点,同时不增加客户学习成本的基础上,让客户直接拥有A/B测试能力(这是敏捷开关提供的Feature Management平台的一个独特属性),用更友好的方式让企业接受和实现“用数据说话”。

“很多时候,企业的研发团队与业务团队是有天然隔阂的。产研团队的效能提升、迭代提速并不能直接(甚至间接)地反馈到业务增长和企业创新中。而敏捷开关的核心价值观是:逐步将一个功能的控制权下放给对结果负责的团队和人员,从而实现 赋予所有团队交付和控制其软件的权力,使研发技术效能提升拓展至企业增长与客户成功。”胡博说。

不同行业内的应用场景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除了开发思维需要转变外,管理制度进化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敏捷开关为管理层提供了考核产品优劣的新维度,也让企业在开发网络产品时,技术开发能够更好地贴合企业的战略诉求。

目前,敏捷开关的产品正在得到更多行业的青睐。除互联网行业内的产品经理外,传统行业中的项目经理、销售经理都可以无缝参与到其中。

时至今日,流程优化成为高速发展公司最为看重的关键一环。在胡博眼中,一些公司由于发展过快,流程没有跟上,影响了产品的持续交付能力,陷入了发展越快效率越低的怪圈。因此,产品的版本管理和功能变动变得十分重要。目前,在敏捷开关的客户中,更多的人已将这款产品视为管理系统而非简单的流程工具。

此外,敏捷开关这款产品还兼具适配To C和To B产品的高可用特性。“国民级”App的更新我们可能都习以为常,而实际上,只要切换代码或功能不同的管理权限就足以满足一次软件更新需求。而TO B市场的情况远比To C软件市场来得更复杂。比如,在维修工人使用的可视化自来水系统中,就需要频繁更新水管照片信息,这样的信息更迭往往每天都有变动,若延续To C产品的更新策略,工人就会遇到诸多不便。

所以,未来的企业级产品可能会将部署和发布动作分离,而不是继续沿用To C产品移植过来的“部署即发布”的思路。

作为一家高科技数字化软件企业,敏捷开关在为行业提供优秀工具的同时也在为行业内IT的运维产业贡献力量。在使用华硕笔记本和台式机等产品后,其找到了适应于更多场景的测试环境,保证了产品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升了软件运行性安全和运行效率。

胡博将互联网软件迭代形容为“开着飞机换引擎”。以往,一个宕机会让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应用敏捷开关后,用户已被标签化管理,不同用户可以做分批次升级,这极大降低了产品上线风险。

在种子轮阶段,敏捷开关的母公司心跳率科技就获得了陆奇主导的奇绩创坛的投资。据透露,陆奇和其团队在微软工作时也曾尝试将类似敏捷开关类似的项目独立运营,他对这种使用场景深有同感,并认为敏捷开关未来将有极大机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 姜稳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