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明磊:2023下一个十年的开局,该摸着谁过河?

来源: 元商学堂
    作者: YYDS        
文 | 汤明磊
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2023年的一些思考,大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过去几年资金的供给趋势,包括投资机构审美偏好,以及融资策略的调整和节奏的变化;第二部分,
文 | 汤明磊
 

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2023年的一些思考,大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过去几年资金的供给趋势,包括投资机构审美偏好,以及融资策略的调整和节奏的变化;第二部分,我关于新消费和新流量赛道的一些思考;第三部分,对于企业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赛道的一些思考。

资金供给和创业趋势的两个转变

我们经过互联网的黄金十年,新冠三年,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分水岭。这是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分水岭。无论在整个资金的格局和资金的供给趋势上,还是在我们作为创业者与资本接触的现实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观察到两个转变。第一,资金供给趋势从“两头在外”向“两头在内”转变。所谓的两头在外是指以前很多非常年轻活跃的创业者,第一轮融资是来源于有美元基金背景的投资机构,这是第一头在外。第二头在外是上市退出的通道来自于美股。

但是过去的两年,创业公司第一轮融资机构一般都来源于国内,无论是国内独立的人民币基金,还是国内有产业背景的产投基金和CVC基金,还是以区县,甚至街道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政府的引导机构,最后的退出通道也变成了A股。

因为有这样的变化,国内的投资机构从原来独立的VCPE、美元机构来主导中国的创投圈和创新市场,到现在变成了三分天下

一分是独立的VCPE,里面包括美元基金,也包括人民币基金,很多美元基金现在也都有人民币基金了。第二就是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的CVC,CVC就是产业投资基金,是有企业背景的、行业背景的投资基金。第三是国资和政府的引导基金。

第二,创业趋势从草根创业向精英创业转变。因为资金供给变化,国内的创业也变成了三分天下,一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创业,一是核心的大厂高管精英创业,一是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深人士,或者产业集团的二次创业。

因为这样的转变,大家会发现融资变得越来越难了。投资人都想要下盘稳、上限高、包袱轻、壁垒重的企业。下盘稳是有稳定的、基础的、强力营收的、线性增长的现金流,上限高是有高成长空间的未来机会,同时不要有太多的重资产,太多的应收账款,同时还要壁垒重,无论是软性的壁垒,还是硬性的壁垒。

这就要求创业者在整体的融资策略上也发生一些变化,既会讲动人的故事,又会做漂亮的数字。如果大家有融资计划,我特别建议大家重新去排序这五个度:估值的高度、融资的额度、到账的速度、投资机构的知名度、投资机构背后资源的匹配度。
在光景好的时候,一定是估值越高越好。很多创业者,会给自己划一条红线,比如这一轮估值低于一个亿我就不融了。但是你会发现到最后不是你给自己划红线,是投资人在划红线,比如高于5000万他不投了,所以创投之间的不一致就会造成这个项目到最后就高不成低不就,到最后没有办法得到融资。

所以在光景并不那么好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把估值的高度放在第一位?我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排序,但是一定建议大家去做好排序,再来策划自己的融资。

同时也建议大家重新地去审视这三个主动:第一个主动是主动断奶,做出两年内不融资的发展规划;第二个就是主动地和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对话;第三个就是主动地和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去谋求战略合作的机会,学习局部思维,避免自嗨式的全链路平台。

流量红利的终局在哪里?

第二部分,关于新流量和新消费的一些思考。流量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对怎么利用流量更好的去做好生意?流量的终局在哪里?流量在未来的几年时间还有没有红利?

我认为互联网一共有四次流量红利的机会:公域流量红利、私域流量红利、全域流量红利和联域流量红利。

公域包括百度、抖音,快手美团,以及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很多人抓住了第一波的流量红利,成就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意。但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渠道,你就几乎拿不到公域流量的红利。

在过去的两三年的时间里面,大家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私域。大家觉得进入微信群就是有机会,就是私域了,其实私域特别难的。同样是私域,很多人都觉得是打扰,并没有太多的机会。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第三波红利,叫全域红利。所谓的全域红利就是在公域跟私域之间、公域和公域之间打通的机会,要在小红书、抖音、知乎上去种草,在抖音上做KOL直播,在微博上做明星引流,在天猫上做价格锚,在京东上做首次成交,在微信私域里面做持续成交,在直播间做反复转化等等。

玩转一个品牌,至少会用五到六种平台,你会发现流量停留在不同的平台上,拥有不同的价值。

还有最后一波流量,就是联域流量。无论是同城异业还是同业异品,这样之间的联合,才是最佳的一个经营策略。

这四波机会结束,在我看来可能就没有流量红利了。现在,一些行业进入到了私域向全域的转移期,一些行业其实已经进入到了全域期。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们会发现,短期的红利在流量生态的内卷。

比如抖音快手杀入云市场,搅局阿里云腾讯云;支付宝抖音发布私域白皮书,猛攻微信私域;淘宝逛逛、腾讯企鹅惠买、字节可颂聚焦种草,对标小红书;钉钉发布视频号,硬刚微信视频号。

第二就是整个微信生态的大变动。马化腾非常明确地指出,视频号是全场的希望,这是因为微信生态的老飞轮和新飞轮之间正在快速地逆转。老飞轮,管人的是朋友圈、管货的是微信群、管场的是公众号。现在新飞轮,管人的是企业微信、管货的是小程序、管场的是视频号。这些都是短期的红利。

那中期的红利在哪里?中期的红利在两个“未”,未被商业化的公域流量,未被在线化的私域流量。

所谓的未被商业化的公域流量,指在全域时代,在平台联通之间能够带来的精准内容流量变现的机会。现在要做品牌,一定要先搞定小、B、乎,小是小红书,B是B站,乎是知乎。

未被在线化的私域流量,在中国3000万中小企业门店的手里,这些门店的数字化经营的程度是极低的,而他们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大量的、离线的碎片化流量,再一次被在线化集结的过程,这其中也会诞生非常巨大流量的机会。
下一个十年,产业互联网黄金战场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to B赛道的一些思考。上一个1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10年,下一个10年在我看来一定是产业互联网的黄金10年。这里给大家引用一张金沙江的创投著名的独角兽捕手朱啸虎的一页PPT。

中国市值最高的20个软件企业,和美国市值最高的20个软件企业,差别在哪里?美国几乎全是企业服务,就是to B的企业,中国几乎全是消费互联网的企业。中国的企业服务上市公司的总和,还不到美国同类上市公司总和的1/30。这个是我们看到未来10年最大的一个确定性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这个赛道其实快速开启了上市之潮,所以在未来5年如果做to B数字化的话,大家要抓紧时间,可能也就五年的窗口期。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就是从门店这一端(B端,通路端),一直到F端(供给端),这个链路上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数字化,无论是门店的数字化,还是制造的数字化,还是流通、批发、金融、物流、仓储、研发的数字化,我们都把它叫做产业数字化。

它们形成了很多平台。横向可以分为通用型的企业级服务,比如HR、CRM、OA、ERP、财税、电子签名、物流等;纵向可以分为垂直型的产业及服务,包括垂直的B to B和垂直的SaaS,还有垂直的S to B(供应链平台到小企业),比如大家熟悉的餐饮、服装、地产、医疗、工业、母婴、教育、汽车行业等。

第二类是按照切入点的不同,从生产、赋能、制造这个环节切入的,我们就把它叫工业互联网企业,一般都会叠加很多物联网的技术。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不同?消费互联网是中心化的超级入口,诞生于增量经济时代,实现需求侧的在线化。其商业价值是规模,重构“人货场”,干掉线下小B直达C端,实现多个行业一个环节广度连接。而产业互联网是诞生于存量经济时代,实现供给侧的在线化,商业价值是效率,重构“人机件”,赋能线下小B连接C,实现一个行业多个环节的深度连接。

在我看来,中国产业互联网才刚刚开始,现在很多产业互联网的头部公司其实都有巨大的问题,或者正在踩着巨大的坑,只是投资人还在为他们买单。在产业互联网这个赛道有两个最核心的坑,一是用美国的企业服务思维做中国的产业服务。纯SaaS企业在中国很难行得通, 美国的企业愿意为一个产品和系统来买单的,愿意做定制服务,但是中国企业恰恰相反,中国所有卖会员的企业都难见起色。

第二个坑,是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做产业互联网。各种B to B的平台其实都犯过这个错,过分追求GMV(商品交易总额)。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运营,数字化药材是数据,药柜是工具,大家现在都致力于去打造一个特别漂亮的药柜来放这些药材。你会发现真正的数字化是要治病的,所以药方才更重要。

药方是对产业的认知。你开不出这个药方,你抓了这些药材没有药方,就不知道哪些数据能用,数据该怎么用,怎么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生活。这个根据药方熬药的过程,就是运营。如果产业互联网离开了运营,那就什么也不是。

元商学友问答

学友:数字化转型的商业模式,除了售卖IT系统与服务外,还有哪些更好的模式?

汤明磊:一定不是售卖IT系统,我觉得这个IT系统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可能是你到底能给产业创造什么价值。我有一套理论叫根叶花果,你得首先想明白你去赋能这个产业的根业务是什么,比IT系统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解决一个关键客户在关键环节上关键场景的关键痛点,并且革命性地让这个痛点可视化和可量化。比如有了你的产品,企业资金周转率提升三倍,坏账率降低十倍,在某个环节的成本降低一百倍等等,你至少得有几个这样的真本事,才能谈数字化的事,才更有价值。

学友:我是做连锁餐饮的,我觉得未来可能不太会出现像海底捞、西贝这种纯直营的大型连锁的企业了,大概率都得是加盟制。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做更多的前端品牌,就只做产业供应链?

汤明磊:对,首先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有两个机会是值得关注的,第一个机会就是你提到的供应链的机会。你会发现很多餐饮企业,其实它披着一个餐饮企业的外衣,本质上是供应链公司,而且还是很赚钱的供应链公司。

第二类,如果你很善于开店,而且你有数字化的一些体感和经验,你可以参考做成类似日本711这样的公司,更像是所谓的产业共同体。无论它叫不叫711这个名,它其实用的是非常成熟的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把这些企业团结在一起。用共同营销的方式去共同解决问题,用共同流量经营的方式来去获客去留存,再用一些好的产品再来做变现,更像是一个大的产业共同体,这么做也是有机会的。

责任编辑: YYDS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