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AI10天再获5亿战略融资,三地国资持续加码  

来源: 圣驰资本
    作者: 圣驰资本        
智谱AI 10天内再获5亿融资,近三月融资超45亿,国资持续加码,构建布局、推进技术开源与产业应用。
 

     2025年,科技领域又诞生一则吸睛的重磅消息。智谱AI在短短10天内成功揽获15亿融资,近三个月已累计完成超45亿元融资,尽显强劲市场活力与飞速产品发展态势 。
这家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近年来凭借其在粮食产业链上的创新解决方案,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此次融资不仅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看好,也为智谱屯粮进一步的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DeepSeek效应正在渐渐显现。压力率先传导到了大模型“六小虎”——月之暗面、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Minimax、阶跃星辰。国内AI投资人已经感受到寒意,“大模型创业公司们的融资正在变得更困难”。
     
 融资门槛越来越高。早在2024年5月,DeepSeek发布DeepSeek-V2开源MoE模型,因极度降低推理成本就掀起一场大模型价格战,“尤其是其V2.5版发布后,DeepSeek基本已经成为最强的模型之一了。” 这是否意味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六小虎们黯然失色?一位投资人直言: 有三家已经出局了。
      3月13日,大模型领军企业: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AI”)宣布战略融资5亿元,珠海华发集团参与,以推进智谱基座GLM大模型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发展。珠海华发集团系珠海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

短短半年内,智谱AI连续拿下三笔重磅战略融资——2024年12月获海淀国资领投的30亿元融资,2025年3月初获杭州国资超10亿元注资,3月13日再获珠海华发集团5亿元战略投资。

这家估值突破200亿元的大模型企业,正以每月一次的融资节奏刷新行业纪录。国资背景的资本持续加码,既映射出地方政府争夺AI产业高地的迫切需求,也折射出中国大模型赛道竞争已进入深水区。

国资抢滩:三地政府合围AI高地

珠海华发集团此次5亿元注资,标志着珠三角正式加入智谱的“朋友圈”。作为珠海市属龙头国企,华发集团手握总规模800亿元的珠海新质生产力基金群,此次投资并非简单的财务行为。据协议,双方将共建首个城市级GLM大模型空间“智谱+珠海华发空间”,依托珠海现有算力基础设施与智谱全自研GLM基座大模型,为本地企业提供从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栈AI支持。值得关注的是,珠海高新区已规划建设超1000P的智能算力集群,这为智谱的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底座。

而此前杭州国资的10亿元投资同样暗藏深意。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与上城资本的入局,推动智谱在长三角建立第二个区域总部。知情人士透露,智谱正在杭州筹建超大规模推理中心,计划部署千卡级算力集群,重点服务电商、金融等长三角特色产业。至此,智谱已形成北京(技术研发)、杭州(商业落地)、珠海(产业融合)的三角布局,这种“一地研发、多地开花”的模式,与OpenAI深度绑定微软Azure云服务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突围:全栈能力构建护城河

资本追捧的背后,是智谱持续进化的技术实力。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千亿参数大模型的企业,智谱构建了从预训练模型(L1)、对齐与智能体(L2)到自学习系统(L3)的完整技术栈。其GLM-4基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长文本理解、代码生成等关键指标已接近GPT-4水平,而最新开源的GLM-4-9B系列更在中小模型赛道掀起波澜——支持百万级上下文窗口的多模态版本,推理成本较同类产品降低40%,这使其在金融风控、医疗影像分析等场景快速渗透。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智谱的2025开源计划。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将于二季度末开源包含基座模型、多模态模型、智能体框架在内的完整技术栈,这将是国内首个全链路开源的大模型体系。值得玩味的是,开源策略选择在冲刺科创板IPO的关键阶段推出,既可通过开发者生态扩大商业想象力,又能规避闭源模型面临的监管风险。这种“开放核心、增值服务”的模式,与Red Hat当年开源Linux的商业逻辑异曲同工。

产业深耕:从智慧城市到教育革命

在珠海唐家湾高新区,首个“城市级大模型空间”已进入施工阶段。这个占地2万平米的创新载体,将部署智谱的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为本地企业提供从模型微调、算力调度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支持。华发集团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传统企业接入大模型的成本约50万元/年,而通过共享平台可降至8万元以下,这种“用模型如水用电”的模式,正吸引格力电器、健帆生物等珠海龙头企业接入。

教育领域成为另一突破口。在北京101中学的智慧教室里,接入智谱智能体的教学系统已运行三个月。历史课上,AI助教能即时调取敦煌壁画高清素材构建三维场景;物理实验中,智能体可模拟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力学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评估系统——通过分析8000小时课堂录音,智能体能精准识别学生认知盲区,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这种深度嵌入教育核心场景的打法,正在全国十余所重点学校复制。

商业化加速度:日均百亿tokens背后的生态战

最新数据显示,智谱的商业化进程远超预期:企业客户数突破1.2万家,较半年前增长300%,日均tokens调用量达120亿,其中30%来自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某跨国银行采用GLM模型搭建的智能客服系统,将客户投诉处理时效从48小时压缩至15分钟;在欧洲,某工业软件巨头采购智谱的代码生成引擎,使软件开发效率提升60%。这些案例揭示出智谱的全球化野心——不做中国版OpenAI,而要成为AI时代的“基础软件供应商”。

面对即将到来的科创板IPO,智谱需要解答资本市场最关心的命题: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从招股书预披露信息可见端倪——其收入结构正在优化,模型订阅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75%降至2024年的58%,而行业解决方案收入飙升至32%,这得益于与珠海、杭州等地政府的深度绑定。这种“技术授权+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或许能让智谱在惨烈的大模型淘汰赛中走得更远。

当全球AI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智谱的选择颇具象征意义:既不盲目追逐万亿参数竞赛,也不困于单一技术路线,而是以开源生态撬动产业变革。这种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检验中国AI产业自主创新的成色。在GPT-5即将面世的压力下,智谱的2025开源之年,注定不会平静。

责任编辑: 沐锦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