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团布局生物基聚酰胺产业,打造生物经济新引擎  

来源: 合成生物学网
    作者: 合成生物学网        
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项目,招商局集团入股凯赛生物,在生物基聚酰胺研发与产业应用取得进展,支撑“双碳”战略。
 

为加快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三个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并稳步推进项目落地。

(合成生物学网)为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并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3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战新产业‘百大工程’”栏目发布了《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  打造生物经济新引擎》一文,报道了集团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经济新引擎的央企实践范式。

招商局集团秉承中央企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系统性推进“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开发与产业化工程”。该项目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的重要项目,着力攻克生物基聚酰胺单体生产原料、效率、成本问题和聚酰胺市场应用问题。

为构筑生物制造产业领先优势,招商局集团战略性部署,并入股国内合成生物领域领军企业——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65,以下简称“凯赛生物”)。双方以产业集群横向协同与技术创新纵向整合为战略基点,在提升聚酰胺材料核心单体研发效率、构建生物制造生态圈以及增添生物经济活力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经济新引擎提供了央企实践范式,有效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产业结构深度脱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

技术为要,核心单体研发效率彰显招商优势

在聚酰胺材料的分子架构中,二元酸与二元胺两大核心单体的研发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

招商局集团深度布局生物制造核心技术体系,通过旗下凯赛生物实现合成生物技术对传统化工工艺的颠覆性技术革新。

区别于传统化学法生产长链二元酸合成路线长、反应条件苛刻、产品获取率低等问题,凯赛生物构建的细胞工厂能够高效生产聚酰胺材料核心单体,其反应过程常温、绿色,且成本优势显著,持续多年位居全球长链二元酸供应商领军地位。

2023年对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的战略投资,标志着招商谱系的生物制造产业已开始将AI技术、蛋白质结构改造等新兴技术引入研发体系。从科学源头出发,驱动研发范式的变革。通过持续提高二元酸、戊二胺等产品的生产效率,并开发不同碳链长度的高产菌种,相关技术研发突破迅速,部分产品转化率已接近理论极限。

其中,低碳生物法癸二酸,每吨较市场上以蓖麻油为原料、经传统化工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40%以上。生物基绿色二元酸产品,最高可实现100%生物基来源,对进一步降低产品碳排放效果显著。

招商局集团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规模,在现有基因编辑、生物转化、生物化学、聚合及材料应用开发的全学科研发基础上,通过AI辅助研发平台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系统建设,持续推动生物基聚酰胺产能突破,逐步实现生物制造技术从科学创新到产业落地的闭环。

产品为王,生物制造“生态圈”展现招商实力

技术突破带来产品领先。

招商局集团以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的生物基产品矩阵,重新建构工业材料的性能边界与产业价值。得益于自主研发的“一步法生物基高温聚酰胺制备工艺”,招商局集团旗下凯赛生物成功突破传统高温尼龙领域长达数年的技术桎梏——将聚合时间压缩至传统工艺的1%以下,实现290-310℃熔点的精准可控,同时攻克材料黄变、易分解等行业痛点,研发出玻纤含量超70%的热塑型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这种生物基聚酰胺与玻璃或碳纤维复合后的新型材料强度可替代金属,密度仅为钢材的1/4、铝材的2/3左右,有望在新能源电池壳、光伏边框、风电叶片、冷藏箱、建筑模板等场景中实现轻量化革命,在增加高性价比产品供给的同时,为传统产业提供绿色低碳技术解决方案。

这一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与招商局集团构建的协同创新生态形成共振。招商局集团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凯赛生物与各类下游应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赋能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在纺织、工程塑料、新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加速其商业化进程,打造生物基聚酰胺应用招商“生态圈”。

创新为本,产业价值突破增添生物经济招商活力

生物基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正在书写招商绿色增长的新范式。经国际权威机构核验,生物基聚酰胺相较传统石化基材料单碳排放减少超50%,同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存度,这一技术突破为产业转型注入核心动能。招商旗下凯赛生物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41.49%,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9.97%的业绩表现,印证了生物制造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价值转化能力。

延展阅读:

2025年3月,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秀峰带队调研凯赛生物,会上凯赛生物与招商公路、招商交科签订《公路交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据悉,三方将融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在提升工程产品力学性能、环保特性并降低成本,改善高速公路、绿色能源关键材料性能与成本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方共同努力将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技术中心、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及技术交流载体。
 
2024年10月,在招商局集团的见证下,知名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宣布与凯赛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面料研发、价格与供货、质量管控等方面深化合作。
 
2025年2月,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轨道交通绿色复合材料销售;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销售;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凯赛生物(688065)等共同持股。
凯赛生物作为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其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市占率超80%,自主研发的生物基戊二胺及PA5X系列聚酰胺技术打破国际垄断,2023年营收突破25亿元,稳居国内合成生物产业第一梯队。生物基复合材料既是凯赛“生物制造+高分子聚合”技术协同的天然延伸,也是破解传统材料高碳排、回收难痛点的战略抓手

生物基复合材料以可再生资源(如秸秆、玉米)为原料,兼具低碳环保和高性能优势,可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凯赛生物凭借“生物制造+高分子合成”技术,已实现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等核心单体规模化生产,推出PA56、PA510等高性能聚酰胺,具备三大优势:
  • 原料100%生物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石油基尼龙降低40%-60%
  • 机械性能卓越,强度、耐温性超越PA6/PA66,密度降低10%,可替代金属及工程塑料
  • 复合拓展性强,与碳纤维/玻纤复合后拉伸模量达120GPa,适配超轻量化结构件需求。
生物基尼龙(如PA5X系列)是凯赛的核心产品之一,其力学性能媲美石油基尼龙,且具备耐高温、低吸水性等特性。在汽车轻量化、电子电气等领域,凯赛生物基尼龙可替代进口高端工程塑料,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例如,其与车企合作开发生物基尼龙电池包支架,减重30%以上,成为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的突破口。

在此基础上,凯赛生物基复合材料已深度渗透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减重30%)、清洁能源(风电叶片寿命提升,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Ⅳ型储氢瓶等)、轨道交通(高铁阻燃地板)、建筑基建(50年耐盐雾桥梁防护)、电子电气(5G基站高透波材料)、民用消费(超轻抗冲击旅行箱)等六大领域,通过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等性能优势,加速材料体系革新。

而根据凯赛生物2023年披露的公告,招商局计划三年内从凯赛生物处采购合计不低于29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等——2023年至2025年,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新公司的成立,或是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产业化关键落子
 
值得指出的是,就在2024年12月17日,凯赛生物与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科生物”)、上海曜建共同投资设立曜酰生物技术(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责任编辑: 沐锦

相关资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