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昕医疗:以数智化技术突破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国外垄断
当骨科手术迈入数智化时代,手术机器人正成为推动精准诊疗、微创治疗的核心力量。在技术迭代与临床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加速升温,从脊柱到关节、从创伤到运动医学,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打破传统手术对医生经验的过度依赖,推动手术向 “更精准、更安全、更微创” 升级。
然而,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设备技术壁垒高筑、高端市场为进口产品垄断、设备价格高企,导致基层医疗应用受限等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一批致力于突破技术垄断、推动国产骨科数智化升级的企业应运而生。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昕医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卓昕医疗作为一家领先的智能医疗装备公司,致力于新一代手术机器人、三维影像设备、AI手术规划系统、智能个性化康复等高端医疗装备的设计、研发及商业化,提供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术前、术中、术后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医疗产业的全面数智化升级。
01
海归博士矢志创新报国——把美国开发的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升级
时间回溯至2017年,这一时期机器人赛道热度不断攀升,传统治疗及耗材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却仍处于技术突破与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率极低,市场主导权被国际品牌牢牢掌控,这一现状与行业数智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形成鲜明反差。
彼时,正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任职的王少白教授十分看好中国智能化医疗设备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麻省总医院三方联合培养博士,他已在生物力学、骨科数字化、手术机器人及影像设备领域积累了十几年医工融合创新与成果转化经验。为打破这一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力争在中国打造出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的智能医疗企业,他放弃海外高薪,怀揣深厚的科研经验与一腔赤子之心回国创立了卓昕医疗。
王少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麻省总医院三方联合培养博士,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卓昕医疗秉持“创新驱动”的理念,以临床需求为中心,聚焦临床诊疗具体场景,开展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产学研转化。公司围绕“数智化手术”赛道,为医生构建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术前诊断、术中治疗和术后评估、康复全诊疗流程,在提高手术效果的同时,让复杂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辅助医生更加精准、微创地完成手术,加速优质医疗资源的推广与下沉,最终实现“普惠医患”的愿景。
公司总址设立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得益于临港园区在投融资对接、企业奖励申报、人才扶持、租金优惠等方面提供的周全服务,使公司在发展初期顺利渡过许多难关。
自成立以来,卓昕医疗积极引进、培养和建立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了一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发和积淀,在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创新耗材等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主要涉及五大技术类别,包括图像处理技术、手术导航定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机械臂控制技术、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02
智能影像与手术机器人深度融合——数智化产品“手、眼、脑”都要具备
目前,卓昕医疗已上市脊柱手术机器人、移动式三维C形臂、AI+全幅DR X射线摄影系统、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等数十款产品。
当前,绝大多数手术室仍采用二维透视设备,其影像存在重叠、投影畸变等问题,且缺乏空间深度信息 —— 医生看似定位到目标部位,实则需多次调整设备角度进行多角度观察才能确认。
相比之下,三维技术的迭代具有革命性意义。以卓昕医疗的三维 C 形臂为例,不仅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更能与机器人高效协同,通过三维扫描获取精准空间信息后,可直接引导机器人精准抵达目标部位。这种“三维 C 形臂 + 手术机器人”的组合,既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构成了一套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卓昕医疗三维 C 形臂、脊柱手术机器人场景图
卓昕医疗的移动式三维 C 形臂采用等中心成像设计,具备超大成像视野与超高清分辨率,3D模式下可轻松重建7节以上椎体,长节段可一次成像;支持高速容积扫描,10 秒即可完成200°大范围影像采集,快速完成三维重建并生成体层影像;设备可依据手术部位、患者体厚自适应调整曝光剂量并能精准识别去除金属伪影干扰,为医生判断病灶、操作器械提供清晰成像视野,其高度兼容的模块化设计,可无缝对接市场上的脊柱手术机器人,为术中精准定位、路径规划及疗效评估提供关键影像支撑,全方位保障手术安全与效率。
根据第三方上海浦东智产科技服务中心科技查新报告显示,卓昕医疗三维C形臂的综合技术和应用成效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可比肩国际巨头的同类竞品。创始人王少白教授表示,卓昕医疗的三维C形臂具有极高性价比,有可能推动一场术中影像从二维到三维的普及化革命,提升我国智能影像设备可及性。
此外,卓昕医疗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赵金忠教授合作研发运医手术机器人,设备可个性化解决传统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痛点难点,打通术前规划、术中执行和术后评估全链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医生学习曲线,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该研发项目已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选拔赛浦东赛区优胜奖等荣誉。
赵金忠教授团队使用运医机器人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卓昕医疗新一代骨科平台机器人,则是骨科领域的通用型解决方案,可以同时应用于脊柱、创伤、关节及运动医学手术。产品功能定位于手术器械通道的快速实时定位,基于自研的术中三维影像的实时自动配准技术结合红外光学导航原理,快速精准实现规划手术通道,通过控制软件驱动六轴协作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形成入针/入钻/截骨通用平台,成为创建脊柱、关节、运医、创伤等微创手术的综合性平台化产品。
接下来,卓昕医疗将会持续深耕产品打磨与技术适配,围绕三维C形臂 + 骨科平台机器人核心产品,深化智能影像与手术机器人融合,持续优化术前规划AI算法、术中实时导航精度,适配骨科复杂手术场景,不断提升产品临床价值。
03
骨科手术操作门槛显著降低——县域医院也能做好大手术
长久以来,县域医院受限于医疗技术和设备,面对复杂的骨科手术往往力不从心,许多患者不得不辗转大城市就医,承受着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奔波的辛劳。
王少白教授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和三维C形臂作为兼具技术价值与多场景应用潜力的优质医疗设备,能够依托智慧、精准、微创的诊疗能力,为手术流程规范化建设、优质医疗技术推广普及,以及基层医疗市场的深度覆盖提供关键支撑。结合 AI 技术的智能辅助决策、5G 网络的远程数据协同等能力,进一步推动先进诊疗功能向基层医疗场景下沉渗透,这也是卓昕医疗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2025年上半年,由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教授、一级专家范海泉主任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姚茂辉主任及田佳庚主任骨科团队运用卓昕医疗智能影像骨科一体化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这是全国首家自主研发国产三维C臂+脊柱手术机器人术中一体化方案落地县级医院,标志着岑巩县人民医院骨科诊疗水平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在黔东南腹地划出了一道基层医疗技术革新的分水岭。
手术中,卓昕数智骨科机器人与三维C形臂紧密配合,不仅在术中为医生提供了清晰、准确的三维影像与腰椎骨折部位的细微结构,还通过最佳的螺钉植入路径规划、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有效减少对患者神经、血管、脊髓的损伤风险,实现1+1>2的效果。
范海泉教授团队使用卓昕数智骨科机器人与三维C形臂进行手术
目前,卓昕医疗已通过技术赋能落地贵州等西部边远地区,使得县域医院也能开展高难度骨科手术,打破传统手术对医生经验的过度依赖,有效提高县域骨科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质化发展。
卓昕医疗立足中国市场,聚焦智能影像与手术机器人领域,同时借助G60上海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促进会面向企业出海提供的优质平台资源,加快布局国产医疗装备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的出海计划,目前正在欧盟进行相应的医疗器械注册。
在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创新方面,卓昕医疗将持续以“打破进口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为目标,以开放式系统适配国内临床需求的迭代优势,推动国产骨科设备技术升级与市场份额提升,促进医疗设备产业自主化发展。
未来,卓昕医疗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用1到2年时间开发2.0版本,推动手术机器人和医学影像装备的研发升级。另外,公司将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应用拓展,在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同时,也在泌尿科、普外科、胸外科、乳腺外科、呼吸科等方面加强技术储备,不断扩展产品应用场景。
关于上海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以园区开发、配套服务和相关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临港集团,是上市板块“上海临港(600848)”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载体,临港联合公司园区始终秉持“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态度,为企业提供产业资源服务。
临港联合公司下属园区集聚了医疗器械上下游企业超100家,覆盖高值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园区引入上海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促进会,提供政策解读、注册申报咨询一站式服务;整合集团及园区内外资源,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通道,解决在研发阶段、注册申报阶段等不同的检测需求。
责任编辑: 沐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