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滴普科技成功登陆港交所!
10月28日,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384.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市场“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此次上市全球发售2663.20万股,发行价每股26.66港元,募资规模总额为7.10亿港元。
9时30分开盘,滴普科技涨111.93%,报56.5港元/股,总市值为184.5亿港元,盘中一度涨至59.6港元/股,涨幅超123%。据港交所公告,截至10月27日,滴普科技公开发售获7569.8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规模凸显投资者狂热情绪。滴普科技凭借超高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主板IPO超购王,同时也位列香港史上主板IPO超购倍数第一。
作为港股“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第五家18C特专科技公司,滴普科技既填补了港股该细分赛道的空白,更是精准卡位企业级AI爆发前夜的核心入口,稀缺性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内核,其独特赛道优势与技术布局,已为长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有望在行业爆发期充分释放价值潜力。

滴普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杰辉在上市致辞中表示:“7年前也就是2018年,我们受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和产业政策环境的鼓舞,怀揣‘点滴努力,普惠科技’的产业报国之初心,组建了极具理想主义的创始团队,创办了滴普科技。7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25年,基于283个企业级客户的持续信任与合作支持,在全体同事对点滴努力所汇聚的力量的持续相信与热情坚持下,我们如7而至,在香港资本市场完成了IPO成功发行。
滴普科技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发行后,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影响力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了进一步跃升的坚实基础。以此为新的起点,滴普科技必将以更大的能力,扛起属于自己的更大责任。
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正开启诸多产业变革的新时代,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进程,并坚信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融合发展最终将实现企业级智能。滴普科技将持续构建和积累公司在Data+AI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将这些领先的技术与各个产业紧密结合以实现客户的实际价值创造,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落地,造福各行各业。这也是坚守公司创始之初心‘点滴努力,普惠科技’,更是践行创始团队产业报国之理想‘Our Efforts,Technology for All’。”
五源于2019年领投滴普A轮融资,并在此后连续两轮支持。五源合伙人刘凯表示:“五源早在2016年便系统性布局To B软件,2019年后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我们一直坚信在中国会有新一代的通用型基础软件诞生,它们可能起于互联网,却不止于服务互联网客户。2019年第一次见到滴普团队时,他们对行业的理解、所选方向与我们高度共鸣,并且团队展现出了极其成熟的管理能力。五源连续三轮的投资不仅是出于对企业软件赛道的长期判断,更是源于我们对滴普团队持续而坚定的信心。
港股上市只是公司众多发展事件中的一个里程碑,上市既为未来发展打下资金基础,也为中国企业软件行业开辟出一条值得信赖的路径。我们相信,中国To B市场将孕育越来越多成功案例,中国的通用型基础软件公司也终将走向全球。”

滴普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杰辉(左)、五源合伙人刘凯(右)
以下是五源合伙人刘凯的分享:
坚持长期主义滴普科技的创始人赵杰辉是我投资生涯中,少数几个第一次见面就开始讲文化使命价值观的创业者。我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在公司广州第一个办公室的会议室里,有一整面墙的关于如何管理团队、如何一起工作的板书。这在大部分时候,是个异类的行为。
早期投资人普遍担心有大公司背景的创业者只擅长做管理、缺乏执行力。但老赵并不回避这种偏见,他的判断很明确:在中国做To B企业服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能,如何找到合适的人,设计机制,把一群横跨多个行业、多个区域的人组织起来,这是企业软件的根基。他愿意在创业初期就直面这个“非共识”,而这恰恰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稀缺价值。
另一个非共识,是他对“中台”这一当时风口的冷静判断。在那个“中台”几乎成为融资通行证的时代,很多出身大厂的创业者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业务。但赵杰辉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明确表示“中台不成立”的创业者。他的逻辑极为朴素:创业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不是先做出一个完美产品再去找客户,而是从客户的真实痛点出发,先交付一个“60分”的解决方案,完成商业闭环,然后不断优化。这种思维方式既不硅谷,也不符合当时产品驱动的主流理念,却高度贴合中国市场的现实,后来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路径。我始终坚信,早期投资本质上是与人性做博弈,越非共识的路径,往往潜藏越大的机会。我在老赵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软件破局的可能性,也看到了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创业者的企图心。
在发展过程中,滴普也历经多次产品转型、团队调整及资本市场骤冷等外部挑战,而在关键时刻,滴普始终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依靠自身扎实的销售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滴普穿越了To B最艰难的这轮周期,实现了在行业零增长背景下的年均倍增。这种韧性和穿越周期的能力,正是我们最看重的创业者特质。
五源在企业服务领域的非共识路径
在滴普科技IPO之前,我们重仓且成功IPO的企业软件公司包括:金山办公WPS、Agora声网、太美医疗等。
早在2017年,五源内部就开始围绕企业服务的投资主题,思考投资策略并构建我们的portfolios。作为企业服务这个赛道的发起人和主要参与者之一,我也一路见证了这个行业从早期的无人问津,到中间成为主流投资赛道,以及泡沫退去后回归真实企业价值的一系列行业变迁。行业伊始,我还是一个刚进入投资行业对投资毫无概念的投资新人,从只会拉着合伙人见创始人,到自己经历投资负反馈,然后形成深度思考,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三阶段投资方法论:
Phase1: 寻找网络效应(2015-2017)
最早我们的投资思路来源于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心得,我们认为企业软件应该像社交软件一样,围绕网络效应构建商业模式,试图在企业软件领域寻找下一个Slack和Notion。
Phase 2: Infra First (2017-2022)
随着行业发展和认知的迭代,我们发现基础设施软件是一个极好的生意,有着超高的壁垒和超长的生命周期,我们开始寻找能够提供下一代云基础软件的中国公司。
Phase 3: AI-Driven & Globalization(2023-Now)
随着大量的行业积累了海量数据并且进入深度数字化,AI的价值开始显现。同时大模型也带来了全新一代的技术架构,我们认为cloud+大模型会孕育一批新的企业软件公司,他们会充分受益于大模型的红利。
这三个阶段的投资策略的迭代,现在复盘回看,在当时无疑都有着充分的前瞻性,五源基于自己的深度思考方法论,洞穿了行业的层层迷雾,让我们在投资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没有走错路。
滴普的上市不只是一个公司穿越周期、走向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软件行业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它证明了在一个曾长期被低估的赛道里,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坚持长期主义,终将被时间看见。
对五源而言,这既是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我们长期陪伴中国To B行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又一个注脚。我们相信,如果别人眼中疯狂的你,开始被相信,世界将别开生面。
责任编辑: 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