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第五纪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同创伟业等投资,同创伟业领投,力合中科等跟投
「中科第五纪」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推动知识增强具身智能大模型产业落地
近日,具身物理底座「中科第五纪」完成种子+轮融资。这是中科第五纪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力合中科、卓源亚洲、上市公司力合科创、上市公司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联合跟投。在此之前,「中科第五纪」曾完成卓源亚洲的种子轮投资。
中国三大机器人学术大咖齐入场。继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孵化大疆科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孵化了九号机器人等公司,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也亲自下场,联合清华大学及中科院的众多博士、硕士联合创办智身机器人公司「中科第五纪」。融合清华大学在具身智能、跨模态学习及机器人灵巧操作方面有深厚的研究积累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智能感知、端到端大模型能力形成1+1>2的效果,亦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清华大学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团队强强联合的典范!

「中科第五纪」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富春教授主要从事机器人主动感知与灵巧操作、具身智能和跨模态学习方面的研究,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国际顶级机器人操作竞赛的冠军,智能3C装配和医疗机器人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银奖。他现在是IEEE/CAA/CAAI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科第五纪」创始人及CEO刘年丰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后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院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品研发及核心技术产品化落地工作,具有丰富的产业化落地和商业化经验。
公司联合创始人及算法总监刘京博士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前华为公司2012实验室系统研发工程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北京市拔尖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模式识别算法和软硬件研发经验。联合创始人及研发总监王庆滨博士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得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开发了国内外首个工厂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并拥有军工单位无人车列装经验,与团队两次打破无人机集群世界纪录。
中科第五纪认为传统“大数据驱动大模型”的范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具身通用大脑的问题。目前普遍的行业共性问题是可用于训练的具身数据极少,且数据无法有效表达如此复杂的真实物理世界,而需要常识推理或复杂背景知识的任务是限制了通用大脑的商业落地的最大瓶颈。中科第五纪首创了公司开辟一条独特的技术融合发展路径,即数据和知识混合驱动的端到端架构方案。区别于传统的分层架构和常见的纯端到端架,公司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知识与数据的双重优势,攻克具身智能领域中的核心难题,通过具有物理交互属性的数字物理系统为一体化多模态具身模型提供数据基础,一站式解决数据数量、维度和丰富程度等问题;通过多层级的知识系统对各类知识进行充分表达和利用,形成知识与模型、结果与数据间的多重闭环飞轮,充分保证具身大脑的推理能力和可发育性。
早在2013年团队即发表世界上首批视觉-语言理解相关论文,展现团队在多模态、跨模态模型的国际前瞻度;2022年团队获得机器人视觉-语言导航技术获得国际权威竞赛冠军,2023年获得无人机视觉-语言导航技术获得国际权威竞赛冠军,2024年获得ICRA 机器人抓取与操作冠军、机器人虚实迁移冠军和深圳机器人灵巧手大赛冠军。
谓如来妙智圆明,决了诸法,通达无碍,是名‘智身’。中科第五纪第一款产品“智身机器人”的命名灵感来源于本轮领投方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面向跨场景和跨任务的首款智身机器人(实现跨场景和跨任务即实现了具身智能,同时具备2B到2C的迁移)将聚焦泛用工业场景的恶劣工况、柔性场景,将一线工人从危险、繁复等任务中解放出来。目前已和多个汽车厂和家电企业的头部厂商进行了产品设计和方案规划方面的对接,相关样机预计2025年5月份可以落地问世。
力合中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唐立新表示:“2025年被视为具身机器人小规模商用的转折点。工业领域(如装配、质检)和商业服务(如机场导览、商超接待)将成为主要落地场景。此外,特种应用(如安全巡检、应急救援)因高风险需求,可能更早实现规模化部署。然而,当前技术仍面临成本高昂与类人化交互的“代际差距”,需依赖产业规模化与算法迭代协同突破。中科第五纪创始团队在该领域超过10年的基础及工业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力合资本愿意与中科第五纪一道迎接具身的未来。”
责任编辑: 沐锦